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鸳鸯 曹组 〔宋代〕 苹洲花屿接江湖,头白成双得自如。 春院有时描一对,日长沙尽绣工夫。
白话文翻译: 在苹洲花屿之间,江湖水域相连,一对白头鸳鸯自在地成双成对。 春天的庭院里,有时会描绘这样一对鸳鸯,漫长的夏日里,绣娘们尽心尽力地绣制着。
注释:
- 苹洲花屿:指长满苹草和花卉的小岛。
- 接江湖:连接着江河与湖泊。
- 头白成双:指白头的鸳鸯,象征着恩爱夫妻。
- 得自如:自由自在地生活。
- 春院:春天的庭院。
- 描一对:描绘一对鸳鸯。
- 日长:夏日时间长。
- 沙尽绣工夫:指绣娘们在夏日里长时间地绣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组,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情感的深刻表达。此诗通过描绘鸳鸯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一个春末夏初的时节,诗人观察到苹洲花屿间的鸳鸯,感受到它们自在的生活状态,从而引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联想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鸳鸯在自然环境中的和谐生活,通过“头白成双得自如”一句,传达了鸳鸯恩爱无间的情感,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后两句则通过春院中的描绘和夏日绣娘的辛勤,进一步以人间的手工艺来象征鸳鸯的美好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这种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苹洲花屿接江湖”,描绘了鸳鸯生活的自然环境,苹洲花屿与江湖相连,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 次句“头白成双得自如”,直接描绘了鸳鸯的形象,白头的鸳鸯成双成对,自由自在,象征着恩爱和和谐。
- 第三句“春院有时描一对”,将鸳鸯的形象引入人间,春院中有时会描绘这样一对鸳鸯,增添了诗意。
- 末句“日长沙尽绣工夫”,通过夏日绣娘的辛勤,进一步强化了鸳鸯形象的美好和人们对这种美好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头白成双”比喻恩爱夫妻。
- 拟人:“得自如”赋予鸳鸯以人的情感,自由自在。
- 对仗:诗中“春院有时描一对,日长沙尽绣工夫”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鸳鸯的和谐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和谐、恩爱生活的普遍追求。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鸳鸯、苹洲花屿、江湖、春院、绣工夫。
- 鸳鸯:象征恩爱和和谐。
- 苹洲花屿、江湖:描绘了鸳鸯生活的自然环境,美丽而和谐。
- 春院、绣工夫:将鸳鸯的形象引入人间,通过绣娘的辛勤工作,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头白成双”指的是什么? A. 白头鸳鸯 B. 白头老人 C. 白头鸟 答案:A
-
诗中“日长沙尽绣工夫”描述的是什么场景? A. 绣娘在夏日里长时间地绣制 B. 夏日里长时间地绣制鸳鸯 C. 夏日里长时间地绣制花鸟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鸳鸯》(唐代:杜甫)
- 《鸳鸯》(宋代:苏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鸳鸯》更多地描绘了鸳鸯的孤独与哀愁,与曹组的这首诗形成鲜明对比。
- 苏轼的《鸳鸯》则更多地表现了鸳鸯的活泼与欢乐,与曹组的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宋诗鉴赏辞典》
- 《曹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