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时间: 2025-01-19 21:51: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洗妆真态,不在铅华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小院,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月边疏影,梦到销魂处。结子欲黄时,又须著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销瘦却,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白话文翻译:
洗去妆容的真态,不需要用铅华来修饰。竹林外斜倚着一枝花,想象着佳人在天寒地冻的日暮时分。黄昏时分的小院,没有地方散发清香,风轻轻地吹,雪缓缓地下,更何况是江边的路。月亮旁边的稀疏影子,梦到了令人销魂的地方。结子快要黄熟时,又需要细细的雨。孤独的花一生,供给了无尽的有情愁,消瘦了,东阳啊,试问花儿是否知道。
注释:
- 洗妆真态:指洗净妆容,展现自然本色。
- 铅华:古代妇女化妆用的铅粉。
- 竹外一枝斜:形容梅花斜倚在竹林外。
- 佳人:美女。
- 天寒日暮:形容天气寒冷,时间已晚。
- 黄昏小院:黄昏时分的小院子。
- 无处著清香:没有地方散发清香。
- 风细细,雪垂垂:形容风轻雪缓。
- 月边疏影:月亮旁边的稀疏影子。
- 梦到销魂处:梦到了令人销魂的地方。
- 结子欲黄时:指梅花结子快要成熟时。
- 廉纤细雨:细小的雨。
- 孤芳一世:孤独的花一生。
- 供断有情愁:供给无尽的有情愁。
- 销瘦却:消瘦了。
- 东阳:地名,此处可能指诗人自己。
- 试问花知否:试问花儿是否知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组,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婉约清丽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黄昏的景象,通过梅花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寂寞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自然美态和孤独境遇。诗中“洗妆真态,不在铅华御”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认为真正的美丽不需要外在的修饰。接着,诗人通过“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等句,将梅花与佳人相联系,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和形象,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诗中的“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更是深刻地表达了梅花的孤独和诗人的愁绪,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哀婉和深沉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洗妆真态,不在铅华御:诗人认为真正的美丽不需要外在的修饰,强调自然之美。
-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通过梅花的形象,想象佳人在寒冷的日暮时分。
- 黄昏小院,无处著清香:描绘黄昏时分的静谧,梅花的清香无处散发。
- 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形容风轻雪缓,江边的路更加寒冷。
- 月边疏影,梦到销魂处:月亮旁边的稀疏影子,梦到了令人销魂的地方。
- 结子欲黄时,又须著廉纤细雨:梅花结子快要成熟时,需要细细的雨。
- 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孤独的花一生,供给无尽的有情愁。
- 销瘦却,东阳也,试问花知否:消瘦了,诗人自己,试问花儿是否知道。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梅花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情感和形象。
- 比喻:通过“洗妆真态”等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美的追求。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孤独寂寞的感慨。诗人通过梅花的形象,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同时也表达了对孤独和寂寞的深刻体验。
意象分析:
- 梅花:作为主要意象,象征着孤独和坚韧。
- 竹外一枝斜: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姿态。
- 黄昏小院:营造了一种静谧和寂寞的氛围。
- 风细细,雪垂垂:形容了冬日的寒冷和宁静。
- 月边疏影:增加了诗歌的梦幻和神秘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洗妆真态”指的是什么? A. 洗净妆容,展现自然本色 B. 使用铅华来修饰 C. 梅花的自然美态 D. 佳人的美丽
-
“竹外一枝斜”描绘的是什么? A. 竹林 B. 梅花 C. 佳人 D. 小院
-
诗中“孤芳一世”表达了什么? A. 梅花的孤独 B. 诗人的愁绪 C. 佳人的美丽 D. 自然的宁静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同样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梅花的坚韧和美丽。
- 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梅花的形象,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和坚韧。
诗词对比:
- 王安石《梅花》与曹组《蓦山溪》:两者都以梅花为主题,但王安石的诗更加强调梅花的坚韧和美丽,而曹组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孤独和寂寞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组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