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鲁二首》
时间: 2025-01-06 16:20: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季桓心岂忠,其富过周公。
阳货道岂正,其权执国命。
由来富与权,不系才与贤。
所托得其地,虽愚亦获安。
彘肥因粪壤,鼠稳依社坛。
虫兽尚如是,岂谓无因缘。
展禽胡为者,直道竟三黜。
颜子何如人,屡空聊过日。
皆怀王佐道,不践陪臣秩。
自古无奈何,命为时所屈。
有如草木分,天各与其一。
荔枝非名花,牡丹无甘实。
白话文翻译
季桓的心肠怎么会忠诚呢?他的财富甚至超过周公。
阳货的道义又岂是正直的?他的权势掌握着国家命脉。
自古以来,财富与权力,根本不依靠才智与德行。
只要得到那个位置,纵使愚笨也能过得安稳。
猪因肥沃的粪土而肥壮,老鼠依靠社坛而安稳。
虫和兽尚且如此,难道能说没有因缘吗?
展禽为何被贬三次?难道是因为他直道?
颜子又像什么人?常常空过日子。
他们都怀着辅佐君王的理想,但并未得到高官厚禄。
自古以来无奈何,命运总是被时代所左右。
就像草木分开,天各一方,各自有各自的命运。
荔枝虽不是名花,牡丹也没有甘甜的果实。
注释
- 季桓:指春秋时期的季桓子,富有而权势显赫。
- 周公:周文王的弟弟,周朝的开国功臣,象征忠诚与正义。
- 阳货:春秋时期的一个权臣,代表不正之道。
- 展禽:春秋时期的名士,因直言进谏而遭贬。
- 颜子:指颜回,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德行著称。
- 王佐道:指辅佐君主的才德。
- 命为时所屈:命运受到时代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通俗易懂,关注社会现实,提倡诗歌的实际功能,常以民生为题材。他的作品如《琵琶行》、《长恨歌》广为流传。
创作背景
《叹鲁二首》是白居易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感慨,表达了对权力与财富的不满,以及对忠诚与正义的怀念。诗中反映了他对明君贤臣的向往与对腐败现象的批判。
诗歌鉴赏
《叹鲁二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开篇即引入季桓与周公,说明财富与权力往往与忠诚无关,揭示了社会现实的冷酷无情。接着通过对阳货的描写,进一步指责权臣的不正之道,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不满。
诗中“所托得其地,虽愚亦获安”的句子深刻揭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黑暗,强调只要有权势,愚笨也能安稳生活。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展禽与颜子的遭遇,他们忠诚正直,却屡遭贬谪,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此外,诗的最后几句用“草木分”与“荔枝非名花”作比,象征命运的无奈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整首诗结构严谨,层层递进,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现实的反思,是白居易批判现实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季桓心岂忠,其富过周公:质疑季桓的忠诚,指出他财富的巨大。
- 阳货道岂正,其权执国命:批评阳货的道义不正,权力掌握国家命运。
- 由来富与权,不系才与贤:财富与权力并不依赖于才智与德行。
- 所托得其地,虽愚亦获安:得到权位后,即便愚笨也能安稳生活。
- 彘肥因粪壤,鼠稳依社坛:用猪与鼠的例子比喻因环境安逸而生存。
- 虫兽尚如是,岂谓无因缘:连虫兽都如此,何以能说没有因缘呢?
- 展禽胡为者,直道竟三黜:展禽因坚持正道而三次被贬。
- 颜子何如人,屡空聊过日:颜子虽有德行,却经常空过日子。
- 皆怀王佐道,不践陪臣秩:他们都有辅佐君王的理想,但未能得到位置。
- 自古无奈何,命为时所屈:自古以来无能为力,命运被时代所控制。
- 有如草木分,天各与其一:草木各自分开,象征命运的分离。
- 荔枝非名花,牡丹无甘实:荔枝和牡丹虽美,但并不具备实际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猪与鼠的生存比喻为人际政治的依赖,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讽:通过对比忠诚与腐败者的命运,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反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社会现象的描绘,探讨了权力、财富与道义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忠诚与正义的渴望,以及对时代命运无奈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权与富:象征着社会的不公与腐败。
- 草木:象征命运的分离与无常。
- 猪与鼠:代表依赖环境而生存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叹鲁二首》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季桓心代表什么?
- A. 忠诚
- B. 财富
- C. 背叛
-
“荔枝非名花,牡丹无甘实”中的寓意是什么?
- A. 美丽的事物不一定有价值
- B. 财富与权力是美好的
- C. 忠诚是最重要的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同样反映社会的不公。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白居易《叹鲁二首》与杜甫《兵车行》:两者都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对忠诚的追求,但白居易更侧重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而杜甫则通过战争的惨痛展现社会动荡。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