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荑红缕今何在,风雨飘将去不回。惆怅去年墙下地,今春唯有荠花开。
白话文翻译:
如今那些青翠的嫩芽和红色的花朵都到哪里去了?在风雨的侵袭下,它们已经飘散而去,再也无法回到这里。令人惆怅的是,去年在墙下盛开的花朵,如今只有荠花在春天独自开放。
注释:
- 碧荑:指青绿色的嫩芽。
- 红缕:指红色的花朵或藤蔓。
- 飘将去:形容随风飘散而去。
- 惆怅:感到忧愁、失落。
- 荠花:指荠草的花,通常在春天开放,象征生命的延续。
典故解析:
此诗提及的“墙下”,可能暗示着一种依赖和怀念的情感,同时也与古代园林生活密切相关。墙体的存在象征着一种保护和归属,而墙下的花朵则代表着往昔的美好记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而闻名。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涉及爱情、政治、自然等多个主题,风格独特,常以平易近人的口吻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可能是他在回忆往事时的感慨。诗中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惆怅,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与失落。在春天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诗人却只能看到一些平凡的荠花,象征着逝去的美好。诗句中的“风雨飘将去不回”生动地描绘了那些美好事物在风雨中无情消逝的场景,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往昔的深切怀念。通过“去年墙下地”,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紧密相连,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整体上,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白居易对生命、自然及人世沧桑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荑红缕今何在:在询问那些美丽的嫩芽和花朵现在在哪里,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 风雨飘将去不回:描绘了风雨的到来使这些美好事物随之消散,强调了时间的无情。
- 惆怅去年墙下地:回忆起去年在墙下的花朵,暗示了温馨的过往。
- 今春唯有荠花开:对比现在只有荠花开放,表现了对美好记忆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嫩芽和花朵比喻为往昔的美好,形成强烈的对比。
- 拟人:通过“飘将去”赋予风雨以动感,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 对仗:如“碧荑红缕”与“风雨飘”,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惆怅与失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意象分析:
- 碧荑:象征着青春与活力。
- 红缕:代表着美好与希望的过往。
- 风雨: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变迁。
- 荠花:虽然平凡,却是生命的延续,象征着坚韧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荑红缕”指的是什么?
- A. 青嫩的芽和花
- B. 红色的衣服
- C. 一种蔬菜
-
诗人对过去的感情是什么?
- A. 欢乐
- B. 惆怅
- C. 愤怒
-
“今春唯有荠花开”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东墙夜合树》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白居易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关注于历史背景与国事的沉重感。两者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呈现出唐代诗歌的丰富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