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厅独宿》

时间: 2025-01-04 14:19:26

荒凉满庭草,偃亚侵檐竹。

府吏下厅帘,家僮开被襆.

数声城上漏,一点窗间烛。

官曹冷似冰,谁肯来同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荒凉满庭草,偃亚侵檐竹。
府吏下厅帘,家僮开被襆。
数声城上漏,一点窗间烛。
官曹冷似冰,谁肯来同宿。

白话文翻译:

庭院里荒草丛生,竹子从屋檐上倾斜下来。
府里的官吏拉下了厅堂的帘子,家中的仆人打开了被褥。
城上传来几声漏水声,窗间只点燃了一支蜡烛。
官厅里冷得像冰一样,谁肯来和我一起过夜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偃亚:指竹子倾斜的样子,形容竹子生长的状态。
  • 府吏:指官府的吏员。
  • 家僮:指家中的仆人或佣人。
  • 被襆:指被褥。
  • :指漏水,通常指屋顶或墙壁的漏水声。
  • 官曹:指官府,或官员。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夜晚的冷清和孤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官场冷淡及诗人的个人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以其通俗易懂的诗风和关注社会民生而闻名,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

创作背景:
《司马厅独宿》创作于白居易任职于长安时,反映了他在官场上的孤独和内心的失落,表现了对友人缺乏的感慨和对冷清环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司马厅独宿》通过简单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的“荒凉满庭草”便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庭院的荒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荒凉和失落。接着,通过“府吏下厅帘,家僮开被襆”,展现了官府的冷清与人情的疏远,仿佛连家里的仆人也不愿意陪伴诗人。这种孤独感在“数声城上漏,一点窗间烛”中更加明显,夜晚的漏水声和微弱的烛光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寂寞的意境。而最后两句“官曹冷似冰,谁肯来同宿”则是全诗的高潮,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失落与对陪伴的渴望,也反映出社会的冷漠。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荒凉满庭草:描绘庭院环境,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
  • 偃亚侵檐竹:竹子倾斜,进一步渲染出庭院的荒凉。
  • 府吏下厅帘:官吏的冷漠,象征着官场的疏离。
  • 家僮开被襆:仆人的无心之举,反映人际关系的淡漠。
  • 数声城上漏:城市的漏水声,带来一种孤独的氛围。
  • 一点窗间烛:微弱的烛光象征着希望与孤独的对比。
  • 官曹冷似冰:表达官府的冷淡与无情。
  • 谁肯来同宿:直接抒发诗人的孤独感,渴望陪伴。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间形成对仗,通过对比增强意境。
  • 比喻:将官曹比作冰,生动形象地传达了冷漠的感觉。
  • 意象:荒草、竹子、漏水、蜡烛等意象交织,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孤独和冷清,表达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感慨以及对陪伴的渴望,反映了官场的无情和社会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草:象征孤独与失落。
  • 竹子:传递出一种自然的冷清感。
  • 漏水声: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奈。
  • 蜡烛:象征微薄的希望和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庭草”主要象征什么?
    A. 生机
    B. 荒凉
    C. 富饶

  2. “官曹冷似冰”中“冰”用来比喻什么?
    A. 冷静
    B. 冷淡
    C. 清澈

  3. 诗人希望有谁来陪他同宿?
    A. 家人
    B. 朋友
    C. 同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
  • 李白《静夜思》:通过夜晚的情景表现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司马厅独宿》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在表现孤独和对人情的渴望,但白居易更多表现官场的冷清,而杜甫则倾向于表达家庭的思念与温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代文学史》

以上内容旨在通过详细的解析和赏析,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司马厅独宿》这首诗的情感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