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时间: 2025-01-04 10:11:49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作者: 陈子昂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晓霁望嵩丘,白云半岩足。
氛氲涵翠微,宛如嬴台曲。
故人昔所尚,幽琴歌断续。
变化竟无常,人琴遂两亡。
白云失处所,梦想暧容光。
畴昔疑缘业,儒道两相妨。
前期许幽报,迨此尚茫茫。
晤言既已失,感叹情何一。
始忆携手期,云台与峨眉。
达兼济天下,穷独善其时。
诸君推管乐,之子慕巢夷。
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绶欺。
铭鼎功未立,山林事亦微。
抚孤一流恸,怀旧日暌违。
卢子尚高节,终南卧松雪。
宋侯逢圣君,骖驭游青云。
而我独蹭蹬,语默道犹屯。
征戍在辽阳,蹉跎草再黄。
丹丘恨不及,白露已苍苍。
远闻山阳赋,感涕下沾裳。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天空透出一丝亮光,远望嵩丘,白云停驻在山岩之上。
氤氲的雾气笼罩着翠绿的山林,宛如嬴台的曲调。
昔日的故人所喜爱,幽雅的琴声此时已断续不再。
变化无常,人与琴也随之失去了联系。
白云失去了栖息之地,梦想的光辉也变得模糊。
往日怀疑缘何产生,儒家与道家相互妨碍。
之前期望能有幽静的回报,而今却仍是茫然无措。
面对面的话语已失去,感叹情感怎么会如此单一。
最初的约定犹在心头,云台与峨眉共携手。
希望能兼济天下,却苦于无法独善其身。
诸位喜欢音乐的朋友,那位子弟更向往巢夷之乐。
然而苍生的期望,最终却被黄绶所欺。
铭刻的功勋尚未建立,山林间的事情也显得微不足道。
抚孤自感伤,怀念往日的相聚。
卢子仍然保持高洁,终南山的松雪映衬着他的品格。
宋侯遇到圣明的君主,驾驭着青云自游。
而我独自彷徨,默默无语,依然停滞不前。
征戍在辽阳,岁月蹉跎,草木也黄了。
丹丘的遗憾无法弥补,白露时节已苍苍。
远远听到山阳的赋诗,感动得泪水湿透了衣裳。
注释:
- 晓霁:清晨的晴空。
- 嵩丘:嵩山的山丘。
- 氛氲:雾气弥漫的样子。
- 嬴台曲:指古代乐曲,象征美好的音律。
- 幽琴:指静谧的琴声。
- 黄绶:古代对官职的象征,表示权力和地位。
典故解析:
- 云台与峨眉:云台山和峨眉山,都是著名的山脉,象征着美好的人际关系和理想中的志向。
- 巢夷:指古代的音乐家,象征着对音乐的向往。
- 丹丘:指丹丘山,象征着遗憾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子昂,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陈子昂的流亡生涯,表达了他对故友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引入对往昔友谊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从“晓霁望嵩丘”开始,诗人眼前的美丽景色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诗中的“白云”与“幽琴”象征着诗人对美好往日的怀念,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揭示出对变化无常的生活的无奈与惆怅。
诗中多次提及“故人”,表达了对昔日友谊的深切怀念,尤其是对卢子与宋侯的赞美,表现出对理想的人生境界的向往。然而,随着“苍生望”与“黄绶欺”的出现,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愈发显露,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晓霁望嵩丘:清晨的天空明亮,远望嵩山的丘陵。
- 白云半岩足:白云停驻在山岩之上。
- 氛氲涵翠微:雾气弥漫在翠绿的山林中,似乎有美妙的乐曲。
- 故人昔所尚:昔日朋友所珍视的幽雅琴声。
- 变化竟无常:生活中变化无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与琴声相比,表达情感的细腻。
- 对仗:如“达兼济天下,穷独善其时”,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友人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白云:代表自由与梦想。
- 幽琴:象征美好的人际关系与艺术追求。
- 黄绶:象征权力与社会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山有哪些?
- A. 嵩山 B. 泰山 C. 终南山
- 答案:A, C
- 诗中提及的音乐相关的意象是什么?
- A. 幽琴 B. 管乐 C. 黄绶
- 答案:A, B
- 作者对现实的态度如何?
- A. 满意 B. 无奈 C. 忽视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离骚》屈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两者都表达了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而《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则对社会和理想有更深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陈子昂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