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陈伯予主簿》
时间: 2025-01-06 08:11: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陈伯予主簿》 ——陆游
今年闰余时今早,十月霜风吹客倒。
老夫畏寒不出门,数步邻家迹如扫。
此时陈子独何勇,饥僮瘦马长安道。
绝知涵养与人别,吐气如虹失衰老。
孟轲浩然正应尔,岂比区区养梨枣。
万锺于子本何加?一官未免从人讨。
世谁不达子独穷,熟念令人恶怀抱。
石渠天禄正须才,往乞杨雄太玄草。
白话文翻译:
今年的闰月,今早的十月,寒霜的风把我这个客人都吹倒了。
我这个老头子怕冷不愿出门,几步邻居的道像是扫过一般。
此时此刻,陈伯予你却何等勇敢,饥饿的侍从和瘦弱的马在长安的路上。
绝对知道个人的涵养与他人是不同的,吐气如虹失去了衰老的样子。
孟子的浩然之气正是应当如此,岂能比得上那些只养梨和枣的人。
万锺的财富于你来说本来没有什么益处?一官之职未免要向人乞求。
世上谁不是得志的,你却独自穷困,熟悉这种境地的人令人厌恶。
石渠天禄的确需要人才,去请求杨雄的太玄草。
注释:
- 闰:指农历中增加的月份。
- 霜风:秋冬季节的寒风。
- 畏寒:害怕寒冷。
- 陈子:指陈伯予,陆游的朋友。
- 饥僮:指饥饿的仆人。
- 绝知:指完全明白。
- 涵养:个人的修养、气质。
- 吐气如虹:形容气势豪壮。
- 孟轲:孟子,著名的儒家思想家,提倡“浩然之气”。
- 万锺:形容丰富的财富。
- 石渠天禄:指高官厚禄的隐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情感真挚,擅长抒发个人情怀,常以国事家事为题材,反映出深厚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生活困顿之际,写给好友陈伯予,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对自我境遇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寄陈伯予主簿》是陆游晚年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与朋友的不同境遇和人生感悟。诗的开头提到“十月霜风”,营造出寒冷的氛围,暗示诗人因年老体弱而不敢出门的无奈与孤独。接着,诗人提到陈伯予在困境中依然勇敢出行,表现出陈的豪情和勇气。
诗中“绝知涵养与人别,吐气如虹失衰老”一句,展示了陆游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他认为个人的修养与成就并不完全依赖于外在的环境,而在于自身的内在力量。接下来的几句则更为深刻,陆游以孟子的浩然之气为例,强调真正的价值在于心灵的坚韧与追求,而非物质的富有。
通过描绘自身的困境和对友人的勉励,陆游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对友谊的珍重。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年闰余时今早,十月霜风吹客倒。”:描绘了诗人面临的寒冷季节,突出了他的孤独和无奈。
- “老夫畏寒不出门,数步邻家迹如扫。”:诗人因怕冷而不愿出门,表现出年老的无奈。
- “此时陈子独何勇,饥僮瘦马长安道。”:对比陈伯予的勇敢,表现出他在困境中的坚韧。
- “绝知涵养与人别,吐气如虹失衰老。”: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境遇的关系。
- “孟轲浩然正应尔,岂比区区养梨枣。”:以孟子的精神为例,指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物质。
- “万锺于子本何加?一官未免从人讨。”:质疑财富与官职的真正意义。
- “世谁不达子独穷,熟念令人恶怀抱。”:对世俗成功的反思,表现出对贫困的无奈。
- “石渠天禄正须才,往乞杨雄太玄草。”:强调真正的才能才是通往成功的途径。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比了诗人与陈伯予的处境,突出了各自的不同态度。
- 比喻:如“吐气如虹”形象地描绘了个人气势的豪壮。
- 排比:通过排比手法增强语势,使情感更加饱满。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内在修养的重视,体现了陆游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风:象征着寒冷与孤独。
- 老夫:代表诗人的身份与年纪,体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饥僮瘦马:象征困境与艰辛的生活状态。
- 浩然之气:代表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寄陈伯予主簿》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陆游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孟轲浩然”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荀子
- C) 诸葛亮
- D) 王阳明
-
陆游在诗中对比了他自己与陈伯予的处境,主要想表达什么?
- A) 对财富的渴望
- B) 对友谊的珍视与人生的思考
- C) 对官位的追求
- D) 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答案:
- C) 陆游
- A) 孟子
- B) 对友谊的珍视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陆游与白居易的诗作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但陆游更多地展现了个人奋斗的精神,而白居易则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的深刻观察与人情冷暖。
参考资料:
- 《陆游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陆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