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蓬莱馆》
时间: 2025-01-14 23:54: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朱门高柳画桥南,
掠面风埃喜解骖。
霁日偶逢春盎盎,
野人不惯屋潭潭。
堂中剩喜簪裾集,
楼上时闻鼓角酣。
明发扁舟觅归路,
趁时吾欲事农蚕。
白话文翻译:
在朱红色的门前,高高的柳树在画桥南边,
微风拂面,尘埃飘散,真是令人愉悦。
晴空之下,偶尔遇见春日的美好,
乡下人不习惯城里的喧嚣。
大厅中仍然欢喜着簪花弄影,
楼上时不时传来鼓声和号角声。
明天我将划着小舟寻找归路,
借着这个时节,我想去务农养蚕。
注释:
- 朱门:指华丽的门,象征富贵人家。
- 高柳:高大的柳树,常用来衬托春天的气息。
- 画桥:画般美丽的桥,描绘优美的景致。
- 掠面:轻轻拂过面颊。
- 霁日:雨过天晴的日子。
- 盎盎:形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 野人:乡下人,指习惯于田园生活的人。
- 簪裾:指在堂中佩戴花簪、整理衣裳。
- 鼓角酣:形容乐声激昂热烈。
- 扁舟:小舟,指航行的工具。
- 事农蚕:指从事农业和养蚕的工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生于唐末,卒于宋理宗赵昇年间。他的诗歌风格以豪放、悲壮著称,常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及个人的理想追求。他的作品涵盖了爱国、咏史、田园等多个主题。
创作背景:
《寓蓬莱馆》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弱、外有金、蒙之患。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局的感慨,体现了他一生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国事的忧虑。
诗歌鉴赏:
《寓蓬莱馆》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日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态,展现了陆游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的前半部分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春的气息:朱门高柳与画桥南的景致,微风拂面,恍若置身于一幅春日的画卷中。这种春日的美好与宁静,与诗人心中对田园生活的渴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着,诗人描绘了乡下人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表现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簪裾集”和“鼓角酣”,既展现了人们的欢愉,也暗含了对繁华生活的思考。最后,诗人表达了明日将乘小舟归乡的愿望,流露出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执着与追求。
整首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又有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诗人的深邃思想和宽广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朱门高柳画桥南:描绘了朱红色的门前,高大的柳树和美丽的桥,营造出春日的美好景象。
- 掠面风埃喜解骖:微风轻拂,尘埃散去,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
- 霁日偶逢春盎盎:晴朗的天空下,偶然遇见春天的生机勃勃,令人心情愉悦。
- 野人不惯屋潭潭:乡下人对城市的喧嚣和繁华不习惯,表现了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
- 堂中剩喜簪裾集:大厅中仍然欢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温暖而亲密。
- 楼上时闻鼓角酣:楼上传来热烈的乐声,表现了生活的热闹气氛。
- 明发扁舟觅归路:诗人计划乘小舟寻找归路,暗示对归乡、田园生活的渴望。
- 趁时吾欲事农蚕:诗人希望在适宜的时节从事务农和养蚕的工作,体现了对农耕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日的美景与诗人心境相连,展现出内心的渴望。
- 对仗:如“簪裾集”与“鼓角酣”,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景象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喧嚣的不满,体现了对自然与宁静的追求。诗中流露出的情感真挚,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示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深厚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门:象征富贵与繁华,但也暗示着对豪华生活的批判。
- 高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表现了自然的美好。
- 画桥:美丽的景致,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扁舟:象征归乡的渴望,表现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朱门高柳画桥南,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寒冬的景象
B. 春日的美好
C. 夏季的炎热 -
诗中“野人不惯屋潭潭”中的“野人”指的是什么人? A. 城市人
B. 农村人
C. 商人 -
最后一句“趁时吾欲事农蚕”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A. 想要出游
B. 想要归乡务农
C. 想要学习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描绘战乱中的春天,表达对国家与家园的忧虑。
- 《归园田居》(陶渊明): 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陶渊明: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陆游的作品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更多地融入了对国事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加侧重于个人的内心追求与宁静生活的理想。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