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行舍後》

时间: 2025-01-19 23:45:17

略彴东边一径深,杖藜行饭当登临。

稷山并海出遥碧,禹穴生云成暮阴。

残岁自兴游子感,少年谁解老人心?

归来灯火参差夜,倦倚胡床续短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行舍後
作者: 陆游

略彴东边一径深,
杖藜行饭当登临。
稷山并海出遥碧,
禹穴生云成暮阴。
残岁自兴游子感,
少年谁解老人心?
归来灯火参差夜,
倦倚胡床续短吟。

白话文翻译:

在东边的小路上,略显崎岖而深邃,我拄着拐杖,准备登高望远。稷山与大海遥相辉映,显得一片碧绿;而禹的故穴上,云彩在傍晚时分汇聚成阴影。岁月已近尾声,让我这个游子感慨万千,年轻人又怎能理解老人的心情呢?归来时,灯火参差,夜色朦胧,我倦倚在胡床上,继续吟唱那短短的诗句。

注释:

  • 略彴:指小路略显崎岖。
  • 杖藜:拄着拐杖,藜是一种植物,这里指代拐杖。
  • 稷山:传说中的粮食之神稷的家乡,寓意丰饶。
  • 禹穴:指大禹治水的传说地,象征着古代的智慧与努力。
  • 残岁:指的是年岁已晚,时光流逝。
  • 游子:游走在外的子弟,指远离故乡的人。
  • 灯火参差:形容灯光闪烁不齐,营造出一种朦胧的夜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陆游一生致力于诗词创作,作品数量庞大,风格多变,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晚行舍后》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国家动乱、个人遭遇困顿之时。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年轻人不解老年心思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晚行”开篇,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幽静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感伤。东边的小径虽然崎岖,却引发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思考。诗中“杖藜行饭当登临”,不仅是对外界景色的描述,更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目标的追求与坚持。

接下来,诗人描绘的“稷山并海出遥碧,禹穴生云成暮阴”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这一对比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尤其是“残岁自兴游子感”,不仅是对自己人生阶段的感慨,更是一种对时代变迁的深思。

最后两句“归来灯火参差夜,倦倚胡床续短吟”,描绘了诗人归来后的状态,既有对夜色的沉静感受,又有对生活的无奈与倦怠。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岁月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略彴东边一径深:描绘东边小路的深邃,暗示人生道路的艰难。
  2. 杖藜行饭当登临:用拐杖行走,表明作者年事已高,仍不放弃对生活的追求。
  3. 稷山并海出遥碧:自然景色的描绘,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4. 禹穴生云成暮阴:借用历史典故,反映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的力量。
  5. 残岁自兴游子感:感慨岁月流逝,游子对人生的思索。
  6. 少年谁解老人心:年轻人无法理解老人的情感,体现了代际之间的隔阂。
  7. 归来灯火参差夜:描绘夜晚的宁静与孤独。
  8. 倦倚胡床续短吟:表达了诗人的疲惫与对生活的继续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道路比作崎岖的小路,表现艰辛。
  • 对仗:如“归来灯火参差夜,倦倚胡床续短吟”,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象征:稷山与禹穴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厚重。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尤其是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年轻人理解的渴望。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径:象征人生的道路,充满曲折与未知。
  • 杖藜:代表老年的无奈与坚持。
  • 稷山:象征希望与丰饶。
  • 禹穴:历史的厚重与智慧的象征。
  • 灯火:夜晚的孤独与温暖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杖藜”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拐杖
    • C. 诗人
    • D. 小路
  2. 诗中“少年谁解老人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年轻人的赞美
    • B. 对代际理解的渴望
    • C. 对老人的怀念
    • D. 对人生的失望
  3.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是指:

    • A. 山水
    • B. 夜晚
    • C. 大海
    • D. 墨云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但更为直接。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虽是送别诗,但在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上与《晚行舍后》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集》
  • 《宋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