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碧万顷堂》
时间: 2025-01-01 12:11: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乞得湖光万顷多,傍招九叠更嵯峨。
百年未死须閒在,一日不来如景何。
意远已知贪雪月,身安犹欲镇风波。
只愁顽似云间石,更有何人为琢磨。
白话文翻译:
我渴望湖水的光辉能广阔无边,旁边的九叠山峰更显得巍峨。
虽然我已百年未死,希望能安闲地度过余生,一天不来这里,情景又是如何呢?
心中向往的自然,早已知道我贪恋那雪月的美景,身体虽安然,仍想平息心中的风波。
唯独担忧像那云间的石头一样顽固,还有谁能对我进行雕琢呢?
注释:
- 乞得: 渴望得到。
- 湖光: 湖面上闪烁的光辉。
- 万顷: 指广阔的湖面。
- 傍招: 旁边的山峰。
- 九叠: 指重叠的九座山峰。
- 嵯峨: 高耸而险峻的样子。
- 百年未死: 指作者年事已高,仍未去世。
- 閒在: 安闲地生活。
- 雪月: 形容自然的美丽景色。
- 镇风波: 平息心中的烦扰。
- 顽似云间石: 形容内心的固执与顽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字子约,号阮塘,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和对安闲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我内心固执的反思。
诗歌鉴赏:
《一碧万顷堂》以湖光山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安静生活的渴望。开篇以“乞得湖光万顷多”直抒胸臆,展现了诗人对湖水广阔美景的向往,仿佛是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求。接着“傍招九叠更嵯峨”则通过对山峰的描绘,突显了自然之美的壮丽与巍峨,形成了与湖光的呼应。
诗的中间部分“百年未死须閒在,一日不来如景何”,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虽已百岁,但仍希望能安闲度日,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珍惜。再者“意远已知贪雪月”,展示了诗人心中对自然的眷恋与向往,尽管生活安逸,内心却仍有波动,反映出他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只愁顽似云间石,更有何人为琢磨”,则将诗人的内心挣扎与自我反思推向高潮,像云间的石头一样固执,令人思考: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中,谁能真正了解自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乞得湖光万顷多: 表达对湖面辽阔光辉的渴望。
- 傍招九叠更嵯峨: 描述周围山峰的高耸。
- 百年未死须閒在: 年龄虽高,但希望生活安闲。
- 一日不来如景何: 一天不见美景,人生何等无趣。
- 意远已知贪雪月: 心中向往的自然景色,早已为人所知。
- 身安犹欲镇风波: 虽身体安闲,内心依然渴望平息烦忧。
- 只愁顽似云间石: 唯独担心自己如顽石般固执。
- 更有何人为琢磨: 反思自我,谁会对自己进行雕琢与改变。
修辞手法:
- 比喻: “云间石”比喻内心的顽固。
- 对仗: 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对安闲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内心固执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光: 象征宁静与广阔的心境。
- 九叠山峰: 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 雪月: 代表着自然的美丽与诗意。
- 云间石: 象征内心的固执与难以改变的自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乞得湖光万顷多”中,“乞得”的意思是?
A. 渴望得到
B. 请求得到
C. 乞求得到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九叠”指的是?
A. 九座高山
B. 九层叠加的山峰
C. 九个不同的景色
D. 九个湖泊 -
“一日不来如景何”的意思是?
A. 一天不来景色会变
B. 一天不来生活无趣
C. 一天不来自然会消失
D. 一天不来心情会好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安闲生活的向往。
- 李白《庐山谣》:描绘山水之美,反映诗人的情感世界。
诗词对比:
对比曹彦约的《一碧万顷堂》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写自然美景,但曹诗更强调内心的挣扎和对生活的反思,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与人的和谐。通过这种对比,可以更深入理解不同诗人对自然的不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基础知识》
以上资料可帮助更深入理解诗词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