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量挽诗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7:25:07

我晚惭初学,公才又壮年。

同盟觉山寺,共饮玉溪泉。

薄宦身常隔,高怀骨易仙。

伤心风作恶,不助过湖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晚惭初学,公才又壮年。同盟觉山寺,共饮玉溪泉。薄宦身常隔,高怀骨易仙。伤心风作恶,不助过湖船。

白话文翻译:

我年纪已大,而才学却仍显得初浅;而您恰逢壮年,才华横溢。我们在觉山寺相识,曾共饮玉溪泉水。身为微薄的官员,我的处境常常局限于此,而您心怀高远,似乎更易于成仙。可惜的是,伤心的风作祟,无法助我顺利渡过湖面。

注释:

  • :羞愧,感到不如人。
  • 壮年:正值壮年时期,指年富力强。
  • 同盟:同伴、朋友。
  • 觉山寺:寺庙的名字,表明诗人与朋友的相聚之地。
  • 玉溪泉:泉水的名称,象征清澈和甘甜。
  • 薄宦:微薄的官职或仕途。
  • 高怀:高远的抱负或理想。
  • 易仙:容易成仙,指理想境界。
  • 伤心风:比喻不顺的事物或环境。
  • 过湖船:渡过湖面的船,象征人生的旅程。

典故解析:

  • 觉山寺:觉山寺是历史上著名的寺庙,常作为文人墨客聚会、吟诗作对的场所,象征着文化的交流与友谊。
  • 玉溪泉:在古代诗词中,泉水常被用来象征清澈的友情与生活中的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文人风采出众,常以情感真挚和意境深远的诗作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际情感,风格清丽。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对友人陈伯量的怀念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佩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思考。

诗歌鉴赏:

《陈伯量挽诗二首 其二》是一首表现诗人与友人友谊的抒情诗。诗的开篇以“我晚惭初学”自谦,展现出诗人对自身才学的谦逊和对友人陈伯量的敬仰。接着通过“同盟觉山寺,共饮玉溪泉”描绘出二人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的美好回忆,充满了温情与怀念。

“薄宦身常隔”一句表明诗人对自己官职的自嘲,而“高怀骨易仙”则是对友人理想追求的赞美,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惋惜。最后两句“伤心风作恶,不助过湖船”则巧妙地运用了意象,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感慨,似乎在暗示着诗人面对的种种挫折与阻碍。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我晚惭初学:诗人自谦,感到自己年纪虽大,但学识仍显得稚嫩。
    • 公才又壮年:赞美友人正值壮年,才华横溢。
    • 同盟觉山寺:回忆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增添了亲切感。
    • 共饮玉溪泉:象征友情的纯真与美好。
    • 薄宦身常隔:自嘲自己仕途微薄,常常受到限制。
    • 高怀骨易仙:称赞友人理想高远,易于成就非凡。
    • 伤心风作恶:描绘外界的挫折与不顺。
    • 不助过湖船:比喻人生旅途的艰难。
  • 修辞手法

    • 对比:对比自己与友人的境遇,增强情感的深度。
    • 意象:使用“觉山寺”和“玉溪泉”构建友谊的美好意象,增加诗的画面感。
    • 象征:伤心的风象征外界的压力与挫折。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怀念,同时流露出对自己处境的惋惜与无奈,深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意象分析:

  • 觉山寺:象征着文化的交流与友谊的深厚。
  • 玉溪泉:象征着纯真与清澈的友情。
  • 伤心风:代表外界的压力与人生的挫折。
  • 过湖船:象征人生的旅程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我晚惭初学”的意思是: A. 我年纪大,才学出众
    B. 我年纪大,才学却显得稚嫩
    C. 我年纪小,才学高超
    D. 我年纪小,才学平庸

  2. “薄宦身常隔”中的“薄宦”指的是: A. 身份高贵
    B. 微薄的官职
    C. 富裕的生活
    D. 繁忙的工作

  3. 诗中提到的“伤心风作恶”意在表达: A. 自然的美丽
    B. 生活的顺利
    C. 人生的艰难与挫折
    D. 友谊的深厚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与感慨,但夹杂着更多的家国情怀。
  • 《将进酒》:表现了豪放的饮酒作乐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风格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