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薛万象亭》

时间: 2025-01-01 11:22:54

山上非烟霭四隅,山前梗稻绿成区。

留云有计低檐额,得月从多彻户枢。

直是春台熙远俗,聊为丰屋诗宏图。

公来日出千林迥,却笑新亭咏小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薛万象亭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山上非烟霭四隅,
山前梗稻绿成区。
留云有计低檐额,
得月从多彻户枢。
直是春台熙远俗,
聊为丰屋诗宏图。
公来日出千林迥,
却笑新亭咏小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的宁静与优美,山顶并不被烟雾笼罩,四周清晰可见;山前的稻田则是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留在屋檐下的云朵似乎有意低垂,似乎在与人亲密接触;而明月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令人倍感清新。如果说这里是春天的台地,温暖而生机盎然,那我就愿意将这美好的景象记录在诗中,描绘出丰盛的意象。朋友你来到这里,看到日出时千树万林的景象,或许会嘲笑我在新亭边吟咏这小湖的情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非烟霭:不是烟雾。
  • 梗稻:指稻田。
  • 留云有计:云彩似乎有意低垂。
  • 得月:得到明月的照耀。
  • 丰屋:富饶的屋子,象征着富裕的生活。

典故解析:

  • 春台:春天的象征,表示生机与希望。
  • 千林迥:指的是成千上万的树林,强调自然的壮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对自然的感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弥逊与友人薛万象游览亭台时,适逢春日,山水相映,情景交融,因此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视角,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和谐美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开头两句以“非烟霭”和“绿成区”描绘出一幅清晰的山水画,展现出自然的宁静与生机。接着“留云有计”与“得月从多”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云与月的意象,更是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春台熙远俗”来表达生活的美好,愿意以诗歌记录下这一切。而最后两句则呈现出一种幽默的自我反思,诗人自谦地调侃自己在新亭吟咏小湖的情景,表现出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整首诗的情感流露自然,构思巧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及对友人情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上非烟霭四隅:山上没有烟雾,四周景色清晰。
  2. 山前梗稻绿成区:山前的稻田一片绿意,形成了美丽的区域。
  3. 留云有计低檐额:云彩似乎有意低垂,靠近屋檐。
  4. 得月从多彻户枢:明月透过窗户,洒落到室内。
  5. 直是春台熙远俗:这里如春天的台地,充满生机。
  6. 聊为丰屋诗宏图:趁此机会,写下诗篇,描绘美好图景。
  7. 公来日出千林迥:朋友你来到这里,看到日出时的壮丽景象。
  8. 却笑新亭咏小湖:却会嘲笑我在新亭边吟咏小湖的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台”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拟人:“留云有计”使云彩似乎赋予了意识。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展现了诗人的功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稳重与永恒。
  • :寓意变化与柔和。
  • 稻田:象征富饶与生长。
  • 明月:象征纯洁与宁静。
  • 新亭:代表友谊与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李弥逊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春台”象征着什么?

    • A. 冬天
    • B. 生机与希望
    • C. 暴风雨
    • D. 夜晚
  3. 诗人对友人到来的情感如何?

    • A. 高兴
    • B. 愤怒
    • C. 嫉妒
    •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更侧重于哲理思考;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则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