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离建雄涂中 张耒 〔宋代〕
远水悠悠静,孤樯袅袅迟。 草深春已后,麦秀日长时。 聚语条桑妇,行歌拾穗儿。 年丰随处乐,飘泊我何为。
白话文翻译:
远离建雄的路上,我看到远处的水流静静地流淌,孤独的船桅缓缓移动。 草丛深密,春天已经过去,麦田里麦穗成熟,白昼变长。 妇女们在桑树下聚集交谈,孩子们边唱歌边捡拾麦穗。 丰收的年景,人们随处都能找到快乐,而我却为何要漂泊在外。
注释:
- 远水悠悠静:形容水流遥远而平静。
- 孤樯袅袅迟:孤樯指孤独的船桅,袅袅形容船桅缓缓移动的样子。
- 草深春已后:草深表示春天已经过去,草木茂盛。
- 麦秀日长时:麦秀指麦穗成熟,日长表示白昼变长。
- 聚语条桑妇:妇女们在桑树下聚集交谈。
- 行歌拾穗儿:孩子们边唱歌边捡拾麦穗。
- 年丰随处乐:丰收的年景,人们随处都能找到快乐。
- 飘泊我何为:诗人自问为何要漂泊在外。
诗词背景: 张耒是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离开建雄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乡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远水、孤樯、深草、麦秀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桑妇聚语、拾穗儿行歌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丰收的喜悦。诗中“年丰随处乐,飘泊我何为”一句,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
诗词解析:
- 首句“远水悠悠静,孤樯袅袅迟”描绘了诗人远行的景象,远水静谧,孤樯缓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次句“草深春已后,麦秀日长时”进一步以自然景物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草深春去,麦秀日长,反映了乡村的丰收景象。
- 后两句“聚语条桑妇,行歌拾穗儿”生动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场景,妇女们在桑树下交谈,孩子们边唱歌边捡拾麦穗,展现了乡村的和谐与欢乐。
- 最后两句“年丰随处乐,飘泊我何为”是诗人的感慨,丰收的年景人们随处都能找到快乐,而诗人却漂泊在外,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远水悠悠静”中的“悠悠”比喻水流的缓慢和平静。
- 拟人:“孤樯袅袅迟”中的“袅袅”赋予孤樯以人的动作,形容其缓缓移动的样子。
- 对仗:“草深春已后,麦秀日长时”中的“草深”与“麦秀”,“春已后”与“日长时”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远水:象征着诗人的远行和漂泊。
- 孤樯:象征着孤独和无助。
- 草深:象征着春天的过去和时间的流逝。
- 麦秀:象征着丰收和喜悦。
- 桑妇聚语:象征着乡村的和谐与安宁。
- 拾穗儿行歌:象征着乡村的欢乐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远水悠悠静”中的“悠悠”比喻了什么? A. 水流的缓慢和平静 B. 水流的急促和激烈 C. 水流的深远和广阔 D. 水流的清澈和透明
-
诗中“孤樯袅袅迟”中的“袅袅”赋予了什么以人的动作? A. 水流 B. 孤樯 C. 草深 D. 麦秀
-
诗中“年丰随处乐,飘泊我何为”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丰收的喜悦 B. 对漂泊的无奈 C. 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D. 对乡村生活的厌恶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宁静的乡村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耒的《离建雄涂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宁静的乡村生活,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无奈,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是研究张耒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宋代诗歌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