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日立秋夜行泊林皇港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0:03:31

吴楚封疆接,东南泽国宽。

江流秋日尽,山对暮云闲。

囊有离骚赋,头馀骑省斑。

前秋聊把酒,一笑且开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十二日立秋夜行泊林皇港二首 其二 张耒 〔宋代〕 吴楚封疆接,东南泽国宽。 江流秋日尽,山对暮云闲。 囊有离骚赋,头馀骑省斑。 前秋聊把酒,一笑且开筵。

白话文翻译:

吴楚两地的边界相连,东南的泽国广阔无边。 江水随着秋日的结束而流尽,山峦对着傍晚的云彩悠闲。 我的囊中装着《离骚》的赋文,头上还留着骑省的斑点。 在前一个秋天,我们姑且举杯畅饮,一笑之间且开宴席。

注释:

  • 吴楚封疆接:指吴地和楚地的边界相连。
  • 东南泽国宽:东南地区多水泽,形容地域广阔。
  • 江流秋日尽:江水随着秋天的结束而流尽。
  • 山对暮云闲:山峦对着傍晚的云彩显得悠闲。
  • 囊有离骚赋:指诗人随身携带着《离骚》的赋文。
  • 头馀骑省斑:头上还留着骑省的斑点,可能是指岁月的痕迹。
  • 前秋聊把酒:在前一个秋天,我们姑且举杯畅饮。
  • 一笑且开筵:一笑之间且开宴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立秋之夜泊船于林皇港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立秋之夜,诗人泊船于林皇港,面对吴楚边界的广阔泽国,感慨秋日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诗中融入了对《离骚》的怀念和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立秋之夜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吴楚边界的广阔泽国、江流秋日尽、山对暮云闲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囊有离骚赋,头馀骑省斑”一句,既表达了对《离骚》的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自身经历的反思。最后两句“前秋聊把酒,一笑且开筵”,则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时光的流逝,也能以酒会友,笑对人生。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吴楚封疆接,东南泽国宽:描绘吴楚两地的边界相连,东南地区多水泽,地域广阔。
  2. 江流秋日尽,山对暮云闲:江水随着秋天的结束而流尽,山峦对着傍晚的云彩显得悠闲。
  3. 囊有离骚赋,头馀骑省斑:诗人随身携带着《离骚》的赋文,头上还留着骑省的斑点,可能是指岁月的痕迹。
  4. 前秋聊把酒,一笑且开筵:在前一个秋天,我们姑且举杯畅饮,一笑之间且开宴席。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吴楚封疆接,东南泽国宽”中的“吴楚”与“东南”,“封疆接”与“泽国宽”形成对仗。
  • 拟人:如“山对暮云闲”中的“山对”赋予山峦以人的动作,显得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立秋之夜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融入了对《离骚》的怀念和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楚封疆接:描绘地域的广阔。
  • 东南泽国宽:形容水泽的广阔。
  • 江流秋日尽:象征秋日的结束。
  • 山对暮云闲:描绘山峦与云彩的悠闲。
  • 囊有离骚赋:表达对《离骚》的怀念。
  • 头馀骑省斑:反映岁月的痕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囊有离骚赋”指的是什么? A. 诗人随身携带着《离骚》的赋文 B. 诗人正在创作《离骚》 C. 诗人正在阅读《离骚》 答案:A

  2. 诗中“山对暮云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A. 悲观消极 B. 豁达乐观 C. 忧郁沉思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描绘了江水与山峦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历史的感慨。
  • 杜甫《登高》:通过对高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耒《二十二日立秋夜行泊林皇港二首 其二》与苏轼《赤壁赋》:两者都描绘了江水与山峦的景色,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苏轼的《赤壁赋》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离骚》:了解《离骚》的内容和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中的“囊有离骚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