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际明时论石渠,
空将薄命仕鸿都。
天公似把词人戏,
父子然脐子坠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蔡邕的感慨。诗中提到蔡邕在明理之时被人们所评议,但他却不得志,虚度了大好时光。天公仿佛在戏弄词人,使得他和父子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像是命运的捉弄。
注释:
- 石渠:石渠是古代的一种水渠,诗中引申为明理的时机。
- 鸿都:指的是朝廷或大都,象征仕途。
- 天公:指上天或命运,表示对命运的不满。
- 脐子:指儿子,诗中暗指人与人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绘历史人物和社会现象。生于动荡的时代,使得他的诗作常常渗透着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的创作背景与蔡邕的生平密切相关。蔡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东汉文学家,但因命运多舛,未能施展抱负。陈普通过此诗表达对蔡邕命运的惋惜,同时也反映了对自身处境的感叹。
诗歌鉴赏:
《咏史上·蔡邕》是陈普通过蔡邕的历史故事,表达了对才子命运的深刻思考。诗的前两句“不际明时论石渠,空将薄命仕鸿都”意在揭示蔡邕虽在明理之时,却不得志于仕途,最终只能感叹命薄。这里的“石渠”不仅代表了明理的时机,也暗示了才华的被埋没。而“鸿都”象征着理想的仕途,但对蔡邕来说,这条路显然是空无一物。
接着的“天公似把词人戏”则通过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命运对蔡邕的戏弄,突显了他对命运的不满和无奈。最后一句“父子然脐子坠胡”则暗示了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可能是指蔡邕与父亲的关系,或是对后代的担忧,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蔡邕命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际明时论石渠:在明理之时,讨论石渠的事情,暗指历史上对蔡邕的评价。
- 空将薄命仕鸿都:徒然把薄命的抱怨寄托在仕途上,表达对命运的无奈。
- 天公似把词人戏:上天像是在戏弄作者,对命运的不满情绪显露无遗。
- 父子然脐子坠胡:暗指家庭关系的复杂,表达对未来的担忧。
修辞手法:
- 拟人:将“天公”拟人化,表现命运如人般对待才子。
- 对仗:诗句之间存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蔡邕的遭遇,反映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了对才华被埋没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渠:象征明理之时,预示理想的追求。
- 鸿都:代表仕途与理想,暗示着政治抱负。
- 天公:象征命运,表达对命运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石渠”象征什么?
- A. 大海
- B. 明理的时机
- C. 仕途
- D. 家庭关系
-
诗人对蔡邕的命运持什么态度?
- A. 赞美
- B. 惋惜
- C. 无所谓
- D. 轻蔑
-
“天公似把词人戏”中的“天公”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
- B. 命运
- C. 皇帝
- D. 诗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普的《咏史上·蔡邕》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命运反思,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对自由的向往。两者在主题上都有对人生的思考,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古代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