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爱潺湲引步迟,不知行尽白云西。
云深忘却来时路,吟断空山片月低。
白话文翻译:
为了欣赏溪水的潺潺声,我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不知不觉走到白云所覆盖的西边。
在云雾深处,我忘记了来时的路,吟唱声在空山中回荡,月光洒落却显得格外低沉。
注释:
- 潺湲:指水流的声音,形容溪水流动的状态。
- 引步迟:因为喜欢而放慢脚步,意为因爱而迟行。
- 行尽:走到尽头。
- 白云西:指白云覆盖的西方,暗示远方的景色。
- 云深:形容云雾深厚,视线模糊。
- 忘却:忘记。
- 来时路:指自己来时的道路。
- 吟断:吟唱到中断,表示吟唱的情绪。
- 空山:指空旷的山林。
- 片月:一轮月亮,意指月光的片段。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空山”一词常用于描绘幽静的自然环境,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均,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诗词繁盛的时代。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细腻的观察而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七溪》创作于诗人游历山水之时,受自然美景的启发,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思索。
诗歌鉴赏:
《七溪》通过对溪水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沉思。首句“为爱潺湲引步迟”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在溪边流连的情景,潺潺的水声如同轻音乐,让人心醉神迷,难以自拔。在这样的环境中,时间似乎变得缓慢,诗人不知不觉走到了白云覆盖的西方,表现出一种迷失与沉浸的状态。
接下来的“云深忘却来时路”则传达出一种恍惚的感觉,云雾深重,视野模糊,诗人对来路的失却象征着他在自然中寻找自我的过程。最后一句“吟断空山片月低”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独自吟唱的声音在空山中回荡,月光洒落,却显得格外低沉,似乎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我的探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爱潺湲引步迟:因爱溪水的流淌声而放慢脚步,表现出对自然的喜爱。
- 不知行尽白云西:不知不觉走到了白云覆盖的西边,表现出迷失方向的状态。
- 云深忘却来时路:在浓厚的云雾中,诗人完全忘记了来时的路,暗示对过去的遗忘与沉浸于当下。
- 吟断空山片月低:吟唱声在空山中回荡,月光似乎低沉,表现出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溪水的声音比作一种音乐,营造出动人的意境。
- 拟人:使自然景象如云、月等具有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句式和意象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透过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感受到孤独和迷茫,反映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对自我认知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潺湲: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和谐。
- 白云:代表自由与变幻的自然,暗示诗人心灵的飘逸。
- 空山:象征孤独与宁静,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 片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因为什么而放慢了脚步?
- A. 看到美丽的风景
- B. 喜欢潺湲的水声
- C. 感到疲劳
-
诗中提到的“白云西”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走向西边
- B. 白云的颜色
- C. 太阳落下的方向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兴奋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山中杂诗》与《七溪》相似之处在于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并且通过自然表达内心的情感,王维的诗更侧重于静谧的山水,而陈均则通过潺湲的溪水声展现出一种流动的美感。两者都体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