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鹤 寒然初上海云收,何处仙禽过瘐楼。 清夜照人千里月,碧天警露一声秋。 玉笙缥缈缑山去,羽袂蹁跹赤壁游。 回首女墙旧时事,千年华表动新愁。
白话文翻译:
寒夜初上,海云渐渐散去,不知何处有仙鹤飞过瘐楼。 清冷的夜晚,月光照耀千里,碧空中传来一声秋露的警醒。 玉笙声缥缈,仿佛从缑山飘去,羽衣翩翩,如同在赤壁游玩。 回首往事,女墙上的旧事,千年的华表勾起了新的愁绪。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然:寒冷的样子。
- 仙禽:指鹤,古人认为鹤是仙鸟。
- 瘐楼:古代的一种楼阁。
- 警露:指秋露,暗示秋天的到来。
- 玉笙:指笙声,笙是一种乐器。
- 缑山:山名,传说中的仙山。
- 羽袂:指鹤的羽毛。
- 蹁跹:形容轻盈的舞姿。
-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 华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前面作装饰用的巨大石柱。
典故解析:
- 缑山: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用以形容鹤的飞行如同仙人。
- 赤壁: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场,这里用以形容鹤的舞姿如同在赤壁游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运用典故和意象,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对往事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夜,诗人听到鹤鸣,引发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鹤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寒然初上海云收”一句,以寒冷的夜晚和散去的海云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清夜照人千里月,碧天警露一声秋”则通过月光和秋露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秋夜的清冷和寂静。后两句“玉笙缥缈缑山去,羽袂蹁跹赤壁游”,以仙鹤的飞行和舞姿,象征着诗人对美好往事的追忆。最后“回首女墙旧时事,千年华表动新愁”,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旧事的怀念和对新愁的感慨,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寒然初上海云收”,描绘了秋夜的寒冷和海云的散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 第二句“何处仙禽过瘐楼”,引入了鹤的意象,暗示了诗人的思绪。
- 第三句“清夜照人千里月”,通过月光照耀千里的景象,增强了秋夜的清冷感。
- 第四句“碧天警露一声秋”,以秋露的警醒声,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到来。
- 第五句“玉笙缥缈缑山去”,以玉笙声和缑山的意象,形容鹤的飞行如同仙人。
- 第六句“羽袂蹁跹赤壁游”,以羽衣和赤壁的意象,形容鹤的舞姿如同在赤壁游玩。
- 第七句“回首女墙旧时事”,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旧事的怀念。
- 第八句“千年华表动新愁”,以华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新愁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笙缥缈缑山去”中的“玉笙”比喻鹤的鸣声,“缑山”比喻鹤的飞行。
- 拟人:如“碧天警露一声秋”中的“警露”拟人化,形容秋露的警醒。
- 对仗:如“清夜照人千里月,碧天警露一声秋”中的“清夜”与“碧天”,“照人”与“警露”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秋夜鹤鸣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美好往事的追忆和对新愁的感慨,展现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鹤:象征长寿和仙境,这里用来表达对往事的怀念。
- 月光:象征清冷和寂静,这里用来增强秋夜的氛围。
- 秋露:象征秋天的到来,这里用来强调时光的流逝。
- 玉笙:象征美好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鹤的鸣声。
- 缑山:象征仙境,这里用来形容鹤的飞行。
- 赤壁:象征历史和往事,这里用来形容鹤的舞姿。
- 华表:象征历史和时光,这里用来表达对新愁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仙禽”指的是什么? A. 鹤 B. 鹰 C. 孔雀 D. 凤凰
-
“玉笙缥缈缑山去”中的“缑山”是什么意思? A. 山名 B. 仙境 C. 古代地名 D. 乐器名
-
诗中“碧天警露一声秋”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到来 D. 冬天的寒冷
-
“回首女墙旧时事”中的“女墙”是什么? A. 城墙 B. 宫墙 C. 矮墙 D. 石墙
答案:
- A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楼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和往事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黄庚的《闻鹤》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但黄庚的诗更注重意象的运用,而杜甫的诗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 黄庚的《闻鹤》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和往事的思考,但黄庚的诗更注重意象的象征意义,而王之涣的诗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庚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黄庚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