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烘柳日高花院暖,炷沉烟冷竹窗虚。开编怕见伤怀事,不读离骚读四书。
白话文翻译:
太阳高照,柳树下的花院显得温暖,沉香燃烧,烟雾在竹窗边显得冷清。打开书卷,害怕看到令人伤感的事情,因此不读《离骚》,而是读《四书》。
注释:
- 烘柳:指阳光照射下的柳树。
- 炷沉烟:指燃烧沉香时产生的烟雾。
- 竹窗虚:竹窗边显得空旷、冷清。
- 开编:打开书卷。
- 伤怀事:令人伤感的事情。
- 离骚:古代楚辞的代表作,屈原所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情感细腻、善于表达内心世界的文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心境和选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某个春日的午后,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沉香的冷清,从而引发了对读书选择的思考。作者可能因为避免触动内心的伤感情绪,选择不读《离骚》这样情感深沉的作品,而是转向《四书》这样更为平和、理性的书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首句“烘柳日高花院暖”描绘了一个阳光明媚、温暖宜人的春日景象,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而次句“炷沉烟冷竹窗虚”则通过沉香的烟雾和竹窗的冷清,营造出一种孤寂、空旷的氛围,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开编怕见伤怀事,不读离骚读四书”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读书选择,反映了他避免情感波动,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选择,展现了作者复杂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烘柳”和“日高”描绘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景象,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次句通过“炷沉烟”和“竹窗虚”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与前句形成对比。
- 后两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读书选择,反映了他避免情感波动,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温暖与冷清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 象征:沉香的烟雾和竹窗的冷清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孤寂和空虚。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内心的平静与选择。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读书选择的表达,展现了他在追求内心平静的过程中所做出的选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烘柳:阳光照射下的柳树,象征温暖和生机。
- 炷沉烟:沉香燃烧时的烟雾,象征孤寂和冷清。
- 竹窗虚:竹窗边的空旷,象征内心的空虚和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烘柳日高花院暖”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寒冷的冬日 B. 温暖的春日 C. 炎热的夏日 D. 凉爽的秋日
-
作者为什么选择不读《离骚》? A. 因为《离骚》太难懂 B. 因为《离骚》太无聊 C. 因为《离骚》令人伤怀 D. 因为《离骚》太长
-
诗中“炷沉烟冷竹窗虚”中的“炷沉烟”指的是什么? A. 燃烧的木柴 B. 燃烧的沉香 C. 燃烧的蜡烛 D. 燃烧的烟草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屈原的《离骚》:了解《离骚》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
- 朱熹的《四书集注》:了解《四书》的思想内涵和学术价值。
诗词对比:
- 黄庚的《漫述》与屈原的《离骚》:对比两首诗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 黄庚的《漫述》与朱熹的《四书集注》:对比两者的学术态度和思想倾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了解宋代诗歌的整体风貌和艺术特点。
- 《离骚》:深入了解屈原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成就。
- 《四书集注》:深入了解儒家经典的思想内涵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