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屈子平章荃蕙,荀卿区别芷槐。
志洁真饮露者,性恶似渐滫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屈原与荀子的高洁与低贱之间的对比。屈原用荃草和蕙草比喻自己的清白,而荀子则用芷草和槐树表明自己的品质。志向高洁的人如同饮露而生,而那些本性不善的人则像渐渐流淌而来的污水。
注释:
- 屈子:指屈原,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代表作《离骚》。
- 平章:指的是条理分明,有条理地表达。
- 荃蕙:荃草和蕙草都是香草,象征高洁的品德。
- 荀卿:指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
- 芷槐:芷草和槐树象征较为平常的品德。
- 志洁:指志向高洁。
- 真饮露者:指那些真实追求清白的人。
- 性恶似渐滫来:比喻那些内心本恶的人像污水一样逐渐流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静斋,号阮亭,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婉约著称,常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探讨。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时期,诗人通过对屈原与荀子的对比,反映出自己对高洁品德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屈原与荀子的对比,深刻揭示了人才的两面性与社会的复杂性。屈原以其高洁的品德和坚定的理想,成为了忠贞不屈的象征,而荀子则代表了世俗与现实的妥协。诗中使用了荃草、蕙草、芷草和槐树等植物意象,体现了人品的不同层次。诗人强调了志向的纯洁和真实追求的重要性,指出真正的高洁是内心的坚守,而非表面的修饰。最后一句“性恶似渐滫来”则警示我们要警惕那些表面光鲜却内心卑劣的人。整首诗在清新脱俗的意象中透出一丝悲凉与警惕,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屈子平章荃蕙:屈原的品德如荃草和蕙草一样清白。
- 荀卿区别芷槐:荀子的品德则显得平常,芷草和槐树是常见植物,象征较低的品德。
- 志洁真饮露者:理想高洁之人如同饮露,象征自然纯洁。
- 性恶似渐滫来:性情恶劣的人如同污水,渐渐流出,警惕内心的丑恶。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屈原与荀子的对照,展现高洁与平庸的区别。
- 比喻:用植物象征人品的高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比屈原和荀子的品德,探讨了高洁与卑劣的道德观,强调了保持内心纯净的重要性,揭示了社会对人的影响与个人的选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荃草、蕙草:象征高洁、纯净的品德。
- 芷草、槐树:象征平常、世俗的品德。
- 露水:象征自然与真实的内心。
- 污水:象征内心的卑劣与不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屈原与荀子的对比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A. 品德
B. 身世
C. 创作风格
D. 学识 -
诗中“志洁真饮露者”所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A. 追求名利的人
B. 内心高洁的人
C. 轻浮的人
D. 只重外表的人 -
诗中提到的“性恶似渐滫来”暗示了什么?
A. 内心的丑恶会显露出来
B. 人的品德会随着时间变好
C. 对自我修养毫无意义
D. 人天生是善良的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荀子》 - 荀况
诗词对比:
- 屈原的《离骚》与刘克庄的《寄题赵尉若钰兰所六言四首 其二》:两者均表现了对高洁品德的追求,屈原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刘克庄则通过对比手法强调道德与品德的选择。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