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恰讶书题少,俄惊讣问临。
死方抛笔研,贫不涴珠琛。
劫火难隳节,浮云肯动心。
悲哉广陵散,旧谱有谁寻。
白话文翻译:
我刚刚惊讶于书上题字少,忽然又被噩耗所震惊。
在我死去时才抛下笔和墨,虽贫穷却不愿沾染珠宝。
即使遭遇劫难也难以摧毁我的节操,浮云又怎能动摇我的心境?
可悲啊,广陵散那首曲子,旧谱还有谁能够寻觅?
注释:
- 书题:书信或题词的内容。
- 讣问:指询问丧事的消息。
- 抛笔研:放下笔和墨,意指不再写作。
- 涴:沾污、污染。
- 劫火:指灾难或恶劣的环境。
- 广陵散:古曲名,传说由古琴大师俞伯牙所作,象征高洁的情操。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石庵,宋代诗人,著名的理学家与诗词作家。他的诗歌以清新、典雅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时事。
- 创作背景:此诗是刘克庄为哀悼好友赵漕而作,表达了对友人去世的哀痛之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挽赵漕简叔二首》传达了诗人对赵漕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的思考。全诗以简练的笔触、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得知好友去世后的震惊与悲痛。诗的开头“恰讶书题少,俄惊讣问临”便将读者带入这样的情境:一封书信的字数不多却承载着令人心痛的消息,瞬间的惊讶与震撼令人感慨。
诗中提到“死方抛笔研”,传达出诗人对写作的不舍与痛苦,以及对友人离去的无奈与哀伤。“劫火难隳节,浮云肯动心”更是表达了诗人坚守自我节操的决心,即便经历了巨大的悲痛,也不会因外界的干扰而动摇自己的内心信念。末尾提到的“悲哉广陵散”,更是以古曲的失传来象征友谊的消逝,令人感到无尽的惋惜。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表现了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生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高尚的品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恰讶书题少”:初见书信,字数不多,引起惊讶。
- “俄惊讣问临”:突然被噩耗打击,情感冲击。
- “死方抛笔研”:在死去的时刻才放下写作的工具,显示无奈与悲痛。
- “贫不涴珠琛”:虽然生活贫困,但不愿因而沾污自己的高洁。
- “劫火难隳节”:遭遇磨难也无法摧毁自己的节操。
- “浮云肯动心”:即使是暂时的浮云也不会动摇诗人的内心。
- “悲哉广陵散”:对古曲的感慨,象征友谊的失落,令人惋惜。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死方抛笔研,贫不涴珠琛”,形成音韵上的和谐美感。
- 比喻:将“广陵散”比作友谊的象征,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友情与生死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与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节操的坚守。
意象分析:
- 书信: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友谊。
- 劫火:象征生活中的磨难与考验。
- 浮云:象征变幻不定的外部环境。
- 广陵散:象征友谊的消逝与文化的流失。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恰讶书题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惊讶
- B. 悲伤
- C. 愤怒
- “劫火难隳节”中的“节”指的是什么?
- A. 音乐
- B. 节操
- C. 节日
- “悲哉广陵散”中的“广陵散”是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首古曲
- C. 一种舞蹈
- 诗中“恰讶书题少”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挽赵漕简叔二首》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前者着重于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与节操的坚守,后者则更多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无奈。两者都展现了对亲情与友情的深厚感情,但情境与情感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刘克庄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