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八日夜大雪》
时间: 2025-01-19 16:43: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月二十八日夜大雪
尤袤 〔宋代〕
一冬无雪润田畴,
渴井泉源冻不流。
昨夜忽飞三尺雪,
今年须兆十分秋。
占时父老应先喜,
忍冻饥民莫漫愁。
晴色已回春气候,
晚风摇绿看来牟。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
整个冬天没有雪,导致田地干旱,水井和泉水也都冻结不流。昨夜突然下了三尺厚的雪,这预示着今年可能会有丰收的好年景。老百姓应该为此感到高兴,但在忍受寒冷和饥饿的情况下,民众也不应过于忧愁。现在天晴,春天的气息已经回归,晚风中也开始带来绿意。
注释
- 润田畴:滋润田地,指农田得到雨水滋润。
- 渴井泉源冻不流:水井和泉水因为寒冷而被冻结,不再流出水来。
- 忽飞三尺雪:突然下了三尺厚的雪。
- 兆十分秋:预示着今年会有丰收的好年景。
- 忍冻饥民:忍受寒冷和饥饿的百姓。
- 晴色已回春气候:天气晴朗,春天的气息已经回归。
- 摇绿看来牟:晚风中开始显露出春天的绿意,体现出春的生机勃勃。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南宋时期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对自然的依赖。诗中提到的“父老”与“忍冻饥民”体现了作者对百姓生计的关心与同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尤袤(约1090年-约1150年),字子明,号夔山,宋代诗人。尤袤才情出众,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与民生疾苦,风格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冬末春初,作者通过描写突如其来的大雪,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及对农民生活的关注。
诗歌鉴赏
本诗以“雪”为主题,开头描绘了冬天的干旱与寒冷,突显了雪的珍贵。尤袤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自然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昨夜忽飞三尺雪”一句中,突如其来的雪不仅让干旱的田地得到滋润,更是为人们带来了希望与喜悦。诗人在表达丰收期待时,兼顾了人们在寒冷和饥饿中所承受的痛苦,通过“忍冻饥民莫漫愁”引发读者对民生的思考。诗的最后两句则转向春天的美好,展现出自然的复苏,寓意着希望与生机。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冬无雪润田畴:整个冬天没有雪,田地干涸。
- 渴井泉源冻不流:水源被冻住,井水无法流出。
- 昨夜忽飞三尺雪:昨夜突然降下了厚厚的雪。
- 今年须兆十分秋:这预示着今年的丰收。
- 占时父老应先喜:这个时候,老百姓应该感到高兴。
- 忍冻饥民莫漫愁:忍受着寒冷和饥饿的人们不应过于忧愁。
- 晴色已回春气候:天晴了,春天的气息回来了。
- 晚风摇绿看来牟:晚风中透出春的绿意。
修辞手法
- 对比:对比冬天的干旱与雪后的丰盈,增强诗的情感效果。
- 拟人:将春天的气候拟人化,表现出春的回归与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悟,以及对农民生活的关心与期盼,展现出希望和重生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春:代表生命的复苏与新的开始。
- 晚风:寓意着温暖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一冬无雪”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冬季
D. 秋季 -
诗中提到的“三尺雪”象征着什么?
A. 贫穷
B. 丰收
C. 干旱
D. 寒冷 -
“忍冻饥民莫漫愁”这句的意思是:
A. 忍耐的民众应该感到高兴
B. 忍受寒冷和饥饿的民众不应过于忧愁
C. 忍耐的民众应当感到悲伤
D. 忍受饥饿的民众应该庆祝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冬雪》:白居易的作品,描绘冬天雪景的美。
- 《春晓》:孟浩然的诗,表达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同样描写自然景象,但更侧重于历史与情感的交融。
- 《江雪》(柳宗元):通过描写孤独的雪景,表达诗人的忧郁与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尤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