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远堂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7 09:29:49

杖藜同上最高峰,脚力虽穷兴未穷。

领略江山归眼界,尽吞淮海入胸中。

意思解释

浮远堂二首 其一

作者: 尤袤 〔宋代〕

原文展示:

杖藜同上最高峰,
脚力虽穷兴未穷。
领略江山归眼界,
尽吞淮海入胸中。

白话文翻译:

我手杖着拐杖,和朋友一同攀登到最高的山峰,虽然我的体力已经耗尽,但兴致却丝毫没有减退。俯瞰江山大好,心中所见所感,仿佛将淮河和海洋都纳入了我的胸怀。

注释:

  • 杖藜:用藜杖(草制的拐杖)行走,表示作者在山中行走。
  • 脚力虽穷:虽然体力已经耗尽。
  • 兴未穷:兴致没有减退。
  • 领略:领悟、欣赏。
  • 江山:指自然风光和辽阔的土地。
  • 尽吞:尽情地吸收、领略。
  • 淮海:指淮河和海洋,这里象征着广阔的景象。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其中的“江山”与“淮海”常用于表达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广阔的视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尤袤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作品的清新自然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风光,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游山玩水、亲近自然的经历有关。在宋代,士人往往通过游山玩水来陶冶情操,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主题,通过描绘登山的过程,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开头两句“杖藜同上最高峰,脚力虽穷兴未穷”展示了诗人虽身心疲惫,但对美景的渴望依旧强烈,表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精神在古代文人中非常受推崇。接下来的“领略江山归眼界,尽吞淮海入胸中”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所看到的壮丽景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整首诗气势磅礴,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传达出一种自我超越的精神,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杖藜同上最高峰:用藜杖扶持,和朋友一起攀登至高峰,暗示追求和探索的过程。
  2. 脚力虽穷兴未穷:尽管体力已耗尽,但内心的兴致仍然高涨,表现出不屈服于困难的决心。
  3. 领略江山归眼界:目睹壮丽的山河,开阔了视野,象征着心灵的升华。
  4. 尽吞淮海入胸中:将江河湖海的壮丽景象尽收眼底,体现了诗人胸怀壮志,心怀天下的情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脚力虽穷兴未穷”,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心境结合,象征着心灵的开阔与壮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以及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杖藜:象征着对自然的依赖与支持。
  • 最高峰:代表着追求的目标与理想。
  • 江山、淮海:象征着广袤的自然与心灵的辽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杖藜同上最高峰”中“杖藜”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拐杖
    C. 山峰

  2. 诗人表述“脚力虽穷兴未穷”是什么意思? A. 身体疲惫但精神不屈
    B. 身体和精神都很疲惫
    C. 精神和身体都很强壮

  3. 诗中“尽吞淮海入胸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无奈
    B. 对壮丽景色的无限向往
    C. 对生活的厌倦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学。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大自然的美景与心灵的宁静。

诗词对比:

  • 与李白《庐山谣》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崇敬,但尤袤更多展现的是一种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