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中措
李伯虎 〔宋代〕
史君清德比清湘。
妙政古相望。
闲暇恩波万井,
笑谈风月千章。
殷勤劝驾,
几人怀德,
刻意腾骧。
试问匣中长剑,
也应增焕光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史君的清德与清湘相媲美,展现了古代贤臣的风范。闲暇时,文人雅士们在一处和平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吟诗作对。殷勤地劝说君主,要几人能够怀有德行,并心系国家,努力展现才华。最后提到匣中的长剑,理应更加闪耀光芒,象征着人才的潜能和希望。
注释:
- 史君:指史君,可能是历史上的某位明君或贤臣。
- 清德:清白的德行,指品德高尚。
- 清湘:指清澈的湘水,象征美好与纯净。
- 恩波:恩惠的波澜,形容恩泽广泛。
- 万井:比喻广阔的环境,可能指代政治上的清明。
- 刻意腾骧:指刻意地展现才华,腾飞奋发。
- 匣中长剑:象征着才华与潜力,匣子中的剑未被使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伯虎,字梦阮,号江湖月,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脱俗,兼具豪放与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朝中措》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时,李伯虎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向往以及对贤臣的推崇,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理想与抱负。
诗歌鉴赏:
《朝中措》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和对贤才的推崇。开头提到“史君清德比清湘”,将史君的高尚品德与美丽的湘水相提并论,显示出作者心中理想政治的美好形象。随后“闲暇恩波万井,笑谈风月千章”,描绘了一幅文人们在清明政治下安逸生活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社会气象。在此背景下,作者又引入“殷勤劝驾”,意在劝导君主重视德才之士,强调贤能的重要性。最后一句“试问匣中长剑,也应增焕光芒”,则是对潜在才华的期待,象征着只要给予机会,这些人才就能发光发热。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贤君的钦佩,也有对未来美好政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史君清德比清湘:史君的品德清白如湘水,表明贤君的德行。
- 妙政古相望:理想中古代的明君与贤臣共望,展现政治的理想。
- 闲暇恩波万井:在清明的政治下,大家享受恩泽,过着安逸生活。
- 笑谈风月千章:文人们畅所欲言,谈论风花雪月,生活闲适。
- 殷勤劝驾:热情地劝说君主,提醒重视德才之士。
- 几人怀德,刻意腾骧:问有多少人能怀有德行,努力展现才能。
- 试问匣中长剑:象征潜力与才华,问剑未出匣,何以显光芒。
- 也应增焕光芒:期待这些人才能在合适的条件下施展才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德”比作“清湘”,增强诗意。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使句子更具韵律感。
- 象征:长剑隐喻人才的潜能。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对贤能政治的向往,强调了人才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同时对君主的劝诫和期待,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德:象征高尚的品德与理想的政治。
- 湘水:象征纯净、和谐的环境。
- 长剑:象征才华与潜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伯虎的字是什么?
- A. 梦阮
- B. 子平
- C. 伯虎
- D. 江湖月
-
“史君清德比清湘”中的“清德”指的是什么?
- A. 清白的德行
- B. 清澈的水
- C. 清新的空气
- D. 清雅的诗词
-
诗中提到的“匣中长剑”象征什么?
- A. 武器
- B. 人才的潜能
- C. 道德
- D. 财富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同样反映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朝中措》在情感表达上均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前者偏向个人情感,后者则更强调社会政治的理想。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伯虎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