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送蔡定夫)》

时间: 2025-01-04 13:05:18

双鞬锦领出山西。

戎幕护旌旗。

横槊春风百咏,临淮夜月千卮。

风流樽俎,琼花破艳,红药攒枝。

赏尽竹西歌吹,珠帘十里香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中措(送蔡定夫)
作者: 葛郯 〔宋代〕
双鞬锦领出山西。戎幕护旌旗。
横槊春风百咏,临淮夜月千卮。
风流樽俎,琼花破艳,红药攒枝。
赏尽竹西歌吹,珠帘十里香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蔡定夫的情景。诗的开头提到蔡定夫身披锦领,手持双鞬,走出山西,身边有戎幕保护着他的旌旗。接着诗人回忆了他与蔡定夫共度的美好时光,春风中吟咏着百首诗篇,夜晚在临淮边举杯畅饮,仿佛千杯酒都不够。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对蔡定夫风流倜傥的赞美,琼花盛开,红药花枝繁盛,仿佛可以与竹西的歌声和十里香的迷人气息相媲美。

注释:

  • 双鞬: 指两只剑鞘,象征武将或士人的风范。
  • 锦领: 精美的衣领,显示出其身份的高贵。
  • 戎幕: 军幕,指军队的帐幕,象征着战争和军事。
  • 横槊: 横刀吟咏,表示豪情壮志。
  • 临淮: 淮河岸边,风景优美的地方。
  • 樽俎: 酒杯和案几,象征饮食与宴会。
  • 琼花: 美丽的花,象征着美好。
  • 红药: 指红色的药草,象征着繁盛与热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著称。他的诗风受宋代文人影响,讲求意境和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朋友蔡定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及依依不舍的情感。蔡定夫可能是一位有着卓越才能的文士,诗中流露出诗人与蔡之间的深厚情谊。

诗歌鉴赏:

《朝中措(送蔡定夫)》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融合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诗的开头通过描写蔡定夫的出行场景,生动地呈现了他作为一位士人的风采。双鞬和锦领的描绘,体现了士人身份的尊贵和英雄气概,而戎幕和旌旗则象征着他将要面对的征途和使命。

接下来的描写显得更为细腻,诗人回忆起与蔡定夫共度的美好时光,春风中吟咏诗篇,夜晚在临淮边举杯畅饮,不禁让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友情和对人生的热爱。诗中所提到的“横槊春风百咏”,不仅展示了诗人们的才情,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抒发情感的渴望。

后半部分则是对蔡定夫风流倜傥的赞美,琼花和红药象征着美好与繁盛,诗人用这些意象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愿他在未来的生活中如花般绚烂。

整首诗在意境上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示了古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双鞬锦领出山西: 通过描写蔡定夫的外形,展现了他的士人身份。
  2. 戎幕护旌旗: 描述他的行程受到军队的护卫,暗示他将要踏上征途。
  3. 横槊春风百咏: 诗人回忆与蔡定夫吟咏春天的美好,表达对其才情的赞赏。
  4. 临淮夜月千卮: 在美丽的夜晚,举杯畅饮,象征着友谊的深厚。
  5. 风流樽俎,琼花破艳,红药攒枝: 赞美蔡定夫的风流倜傥,花的意象象征着美好与繁盛。
  6. 赏尽竹西歌吹,珠帘十里香迷: 描绘了竹西的歌声与香气,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 “琼花破艳”用花比喻美好的人生。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 “千卮”夸张了饮酒的豪迈,体现了友谊的深厚。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友情和生活的热爱。诗人在送别中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鞬: 象征士人的身份与荣耀,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风范。
  • 锦领: 代表高贵与华丽,暗示了出行的庄重。
  • 琼花: 代表美丽与青春,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红药: 象征热情与繁盛,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戎幕”指的是什么? A. 军队的帐幕
    B. 文人的书房
    C. 诗人的创作环境
    D. 风景名胜

  2. “双鞬锦领出山西”的意思是? A. 出征的准备
    B. 旅行的开始
    C. 酒宴的庆祝
    D. 诗歌的吟诵

  3. 整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友人的祝福
    C. 对未来的迷茫
    D. 对战争的恐惧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赠友人》
  • 杜甫《赠花卿》

诗词对比:

  • 李白《赠友人》: 该诗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之情,但李白的风格更为豪放,情感更为激荡。
  • 杜甫《赠花卿》: 诗中同样流露出对友人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杜甫的笔触更加细腻,情感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古诗词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