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往岁坤成节,群生鼓舞中。
至公同造化,和气浃羌戎。
佐佑三王治,弥缝十乱功。
戎衣何日定,无处问高穹。
白话文翻译
在往年,地球的节日里,万物生灵都在欢快舞动。
公正的法则与自然相融合,和谐的气息滋润了边疆民族。
辅佐三位王者治理国家,弥补了十方的动乱。
战袍何时才能安定下来,难以在广阔的天空中寻求答案。
注释
- 往岁:往年,过去的年份。
- 坤成节:坤,指大地;成节,指节日,寓意自然的循环与和谐。
- 群生:万物生灵,指自然界的生物。
- 至公:公正,公平。
- 造化:自然的创造与规律。
- 和气:和谐的气息。
- 浃:滋润,浸润。
- 羌戎:边疆民族,指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
- 三王:指古代的三位贤明的王者,可能指尧、舜、禹等。
- 弥缝:弥补,修补。
- 十乱功:指十方的动乱,功指功绩。
- 戎衣:战衣,士兵的服装。
- 高穹:高远的天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俱,宋代诗人,生平资料相对较少,但其诗作多表现对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兴龙节日有感二首》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争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节日的感慨,表达了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动乱的不满。
诗歌鉴赏
全诗以节日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和谐的渴望。开头的“往岁坤成节”,描绘了自然的轮回与节日的欢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欣赏。接下来的“至公同造化,和气浃羌戎”,则将人类社会与自然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公正和和谐的追求。尤其提到“羌戎”,显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关心,暗示了国家的统一与和平的重要性。最后两句“戎衣何日定,无处问高穹”,则流露出对未来和平的无奈与迷茫,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焦虑。整个诗歌通过对节日的感怀,折射出对社会理想的思考和对历史现实的反思,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往岁坤成节:过去的岁月里,地球的节日是多么的美好。
- 群生鼓舞中:在这样的节日中,万物生灵都欢快地舞动。
- 至公同造化:公正的原则与自然界的规律是紧密相连的。
- 和气浃羌戎:和谐的气息滋润了边疆民族,寓意了民族团结。
- 佐佑三王治:帮助三位王者治理国家,弥补了历史的动乱。
- 弥缝十乱功:修补了历史上十方的动乱,意指追求安定。
- 戎衣何日定:士兵的战袍何时才能安定?
- 无处问高穹:在广袤的天空下,难以寻找到答案。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至公同造化,和气浃羌戎”,展现对称美。
- 比喻:将节日与自然和谐相结合,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象征:戎衣象征着战争与动乱,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节日的回忆,表达了对和平和谐社会的向往,以及对动乱现状的不满,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节日:象征着自然的轮回与人类的欢乐。
- 和气:代表了和平与团结的精神。
- 戎衣:象征战争与动乱,反映了社会的不安定。
- 高穹:象征着对未知未来的探索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羌戎”指的是哪些民族? A. 中原汉族
B. 边疆少数民族
C. 南方民族
D. 西域民族 -
“戎衣何日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和平的渴望
B. 对战争的期待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历史的无奈 -
诗中的“至公同造化”强调了什么? A. 自然的力量
B. 公正与和谐
C. 人类的智慧
D. 社会的动乱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程俱与杜甫:两位诗人都在作品中表现了对社会动乱的关注,但程俱的作品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人间苦难和历史的变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