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

时间: 2025-01-01 17:31:39

散发倚胡床,风生水面凉。

单衣缝白紵,双屦织青芒。

荷叶犹微赤,藤花已半黄。

归来村路晚,渔火耿苍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散发倚胡床,风生水面凉。
单衣缝白紵,双屦织青芒。
荷叶犹微赤,藤花已半黄。
归来村路晚,渔火耿苍茫。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我披着散发,倚坐在凉亭上,轻风吹拂着水面,感到一阵凉爽。身上穿着一件缝制的白色单衣,脚上穿的是用青色芒草编织的鞋子。荷叶上仍带着微微的红色,而藤花已经开到了一半,呈现出黄色的花朵。归来的路上已经是傍晚时分,村子里只见渔火在水面闪烁,显得渺远而苍茫。

注释:

字词注释:

  • 散发:指散开的头发,形象化地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状态。
  • 胡床:一种可移动的小木椅,常用于户外休息。
  • 风生水面凉:形容微风拂过水面,带来清凉。
  • 白紵:一种轻薄的白色织物。
  • 青芒:用芒草编织的鞋,色彩为青色。
  • 犹微赤:仍然带有微微的红色,表现出荷叶的娇嫩。
  • 藤花已半黄:藤蔓上开的花已开始变黄,象征时节变迁。
  • 渔火耿苍茫:夜晚渔船上的灯火闪烁,显得模糊而遥远。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特定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生活情景,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隐,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爱国诗歌的创作,作品涉及广泛,风格多样,以豪放激昂和清新婉约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势衰弱,陆游心系国家,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家国的忧思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描绘了他在溪边悠闲生活的一幕,表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溪上》展现了陆游在溪边的一幅恬静画面,透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浓厚的自然气息和诗人内心的宁静。诗中“散发倚胡床,风生水面凉”开篇就营造了一个清爽、舒适的氛围,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亲密感受。接着,诗人通过“单衣缝白紵,双屦织青芒”对服饰的细致描写,展现了朴素而自然的生活样态,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也表达了他不追求奢华的生活态度。

随后,诗人以“荷叶犹微赤,藤花已半黄”揭示了时节的变迁,荷叶的红和藤花的黄交相辉映,似乎在描绘着自然界的生机与衰退。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潜移默化地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最后,诗中的“归来村路晚,渔火耿苍茫”既是对归途的描绘,也隐含着对归属感和安定感的渴望,渔火的闪烁让整个意境更显得深邃而悠远。

整首诗深沉而清新,既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也流露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陆游在动荡时代中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散发倚胡床:描绘了诗人悠闲的状态,散发透露出一种自然随意。
  2. 风生水面凉:借自然的微风来表达诗人的舒适感。
  3. 单衣缝白紵:强调了清爽的衣物,反映出夏日的气息。
  4. 双屦织青芒:细节上表现出诗人的生活朴素而自然。
  5. 荷叶犹微赤:描绘自然景物,微红的荷叶展示了生机。
  6. 藤花已半黄:时节变换,展现出自然的轮回。
  7. 归来村路晚:归途的描写,暗示着归属感。
  8. 渔火耿苍茫:渔火点缀夜空,渲染出一种孤寂和远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渔火耿苍茫”是对渔火的形象化描绘,增强了意境。
  • 对仗:如“单衣缝白紵,双屦织青芒”,上下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平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与珍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床:象征着闲适和自在的生活。
  • 荷叶:象征着生命的娇嫩和活力。
  • 藤花:代表着自然的变化和时节的流转。
  • 渔火:象征着归属和温暖,同时也暗含孤独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散发倚胡床”中的“胡床”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料
    B. 一种坐具
    C. 一种植物
    D. 一种乐器

  2. 诗中“荷叶犹微赤”是指什么? A. 荷叶的颜色
    B. 荷叶的形状
    C. 荷叶的数量
    D. 荷叶的气味

  3. “渔火耿苍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兴奋
    B. 孤独与思索
    C. 快乐
    D.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陆游的《溪上》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多地表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而陆游则结合了个人的生活状态和感受,显得更为生动与亲切。

参考资料:

  1. 《陆游诗文集》
  2. 《唐宋诗鉴赏辞典》
  3.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