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陆簿九日一首》

时间: 2025-01-19 19:02:23

西风拂面饮微酣,小摘茱萸手自簪。

极羡酒兼诗共好,正缘人与景相参。

杜门不复贪游赏,落帽无由际剧谈。

叹息登高兄弟远,目随鸿雁过天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陆簿九日一首 王炎 〔宋代〕

西风拂面饮微酣, 小摘茱萸手自簪。 极羡酒兼诗共好, 正缘人与景相参。 杜门不复贪游赏, 落帽无由际剧谈。 叹息登高兄弟远, 目随鸿雁过天南。

白话文翻译:

西风吹拂着脸庞,饮酒微醺, 轻轻摘下茱萸,亲手插在头上。 极其羡慕酒与诗的美好结合, 正是因为人与景色相互交融。 闭门不出,不再贪恋游玩观赏, 脱帽无从参与激烈的谈论。 叹息着登上高处,兄弟们远在他乡, 目光随着南飞的鸿雁远去。

注释:

  • 西风:指秋风。
  • 微酣:微醉。
  • 茱萸:一种植物,古代有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习俗。
  • 簪:插戴。
  • 极羡:非常羡慕。
  • 相参:相互交融。
  • 杜门:闭门。
  • 落帽:脱帽,表示不参与。
  • 际剧谈:参与激烈的谈论。
  •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 鸿雁:比喻书信,也指远行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字子安,南宋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是王炎在重阳节与陆簿(可能是一位朋友或同僚)的唱和之作,表达了对酒诗之乐的向往,以及对远方兄弟的思念。

创作背景: 重阳节,又称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戴茱萸等习俗。王炎在这天与友人陆簿相聚,饮酒作诗,感慨时光流逝,兄弟分离,遂作此诗以抒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西风、茱萸、酒诗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日登高的画面。诗中“西风拂面饮微酣”一句,既表现了秋风的凉爽,又透露出诗人微醺的惬意。“小摘茱萸手自簪”则体现了重阳节的习俗,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因为茱萸通常是与亲人一同佩戴的。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酒诗之乐的向往,以及对远方兄弟的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风拂面饮微酣”:西风象征秋天,拂面带来凉意,饮酒微醺,表达了诗人对秋日饮酒的惬意感受。
  2. “小摘茱萸手自簪”:茱萸是重阳节的象征,诗人亲手摘戴,体现了节日的习俗,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
  3. “极羡酒兼诗共好”:诗人非常羡慕酒与诗的美好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文艺生活的向往。
  4. “正缘人与景相参”:正是因为人与景色相互交融,才有了这样的感受和创作。
  5. “杜门不复贪游赏”:闭门不出,不再贪恋游玩观赏,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6. “落帽无由际剧谈”:脱帽无从参与激烈的谈论,暗示了诗人的超然态度。
  7. “叹息登高兄弟远”:叹息着登上高处,兄弟们远在他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8. “目随鸿雁过天南”:目光随着南飞的鸿雁远去,鸿雁象征书信,也指远行的人,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兄弟的牵挂。

修辞手法:

  • 拟人:“西风拂面”将西风拟人化,赋予其动作和情感。
  • 比喻:“鸿雁”比喻书信或远行的人。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酒兼诗共好”与“人与景相参”。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重阳节的感慨和对远方兄弟的思念。诗人通过对节日的描绘和对酒诗之乐的向往,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 西风:象征秋天,带来凉意和萧瑟感。
  • 茱萸:重阳节的象征,体现节日习俗,也暗示孤独。
  • 酒诗:文艺生活的象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鸿雁:象征书信和远行的人,表达对远方兄弟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茱萸”是哪个节日的象征?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端午节 D. 春节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美好向往? A. 酒 B. 诗 C. 酒与诗 D. 游玩

  3. 诗中的“鸿雁”象征什么? A. 书信 B. 远行的人 C. 秋天 D. 书信和远行的人

答案:

  1. B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是写重阳登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重阳节对远方兄弟的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王炎此诗与杜甫的《登高》都写重阳登高,但王炎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酒诗之乐的向往,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对重阳节相关的诗词进行了解读,有助于深入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