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屏作》

时间: 2025-01-19 15:28:03

凡有栏干处,秋来遍往还。

就中惟此地,全得见西山。

雁落遥沙小,人登废垒闲。

因怜一州景,皆在夕阳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凡有栏干处,秋来遍往还。就中惟此地,全得见西山。雁落遥沙小,人登废垒闲。因怜一州景,皆在夕阳间。

白话文翻译:

无论是有栏杆的地方,秋天来临时我都会频繁地往返。只有在这个地方,我能够完全看到西山。大雁落在遥远的沙滩上,显得很小;人们登上废弃的堡垒,显得悠闲。因为我喜爱这一州的景色,它们都在夕阳的映照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栏干:栏杆。
  • 往还:往返。
  • 就中:其中。
  • 全得:完全能够。
  • 西山:指西边的山。
  • 遥沙:遥远的沙滩。
  • 废垒:废弃的堡垒。
  • 一州:一个州,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 夕阳间:夕阳的映照下。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秀,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闲态度。此诗可能是在秋天游览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秋天游览时,对所见景色有所感触而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栏杆、西山、大雁、废垒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诗中“凡有栏干处,秋来遍往还”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对自然景色的频繁观赏。“就中惟此地,全得见西山”则突出了此地景色的独特性,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此地景色的特别喜爱。后两句通过对大雁和废垒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秋天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悠闲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凡有栏干处,秋来遍往还:无论是有栏杆的地方,秋天来临时我都会频繁地往返。
  2. 就中惟此地,全得见西山:只有在这个地方,我能够完全看到西山。
  3. 雁落遥沙小,人登废垒闲:大雁落在遥远的沙滩上,显得很小;人们登上废弃的堡垒,显得悠闲。
  4. 因怜一州景,皆在夕阳间:因为我喜爱这一州的景色,它们都在夕阳的映照下。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凡有栏干处,秋来遍往还”与“就中惟此地,全得见西山”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拟人:“人登废垒闲”中的“闲”字赋予了废垒以人的悠闲状态,增强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悠闲态度。诗中通过对栏杆、西山、大雁、废垒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栏干:栏杆,象征着观赏的地点。
  • 西山:西边的山,象征着远方的景色。
  • 雁落遥沙小:大雁落在遥远的沙滩上,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人登废垒闲:人们登上废弃的堡垒,象征着悠闲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凡有栏干处,秋来遍往还”表达了作者对什么季节的喜爱?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就中惟此地,全得见西山”中的“西山”指的是什么? A. 东边的山 B. 西边的山 C. 南边的山 D. 北边的山

  3. “雁落遥沙小,人登废垒闲”中的“废垒”是什么意思? A. 废弃的堡垒 B. 新建的堡垒 C. 热闹的集市 D. 繁忙的码头

答案: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杜甫的《秋兴八首》: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赵师秀的《秋屏作》:两首诗都以秋天为背景,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而赵师秀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秀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