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双峰圣僧遗像还山》
时间: 2025-01-04 06:43: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双峰圣僧遗像还山
枯木形模酷肖之,
祇应铎落自秦时。
定光炉韛收亲子,
圆觉门风出自枝。
韬晦无因观大用,
感通犹得见全提。
要知取次为霖去,
便是元初利物机。
白话文翻译
送给双峰圣僧的遗像回到山上:
那枯木的形状与圣僧的模样酷似,
想必是自秦朝铎声落下的。
定光炉中烟火缭绕,收取了亲子的灵气,
圆觉门的风从树枝间飘出。
隐忍不露的道理无法观测其大用,
但感应通达却能见到根本的提倡。
要知道取次而来的雨水,
正是元初时期利于万物的机缘。
注释
- 酷肖:形状相似。
- 祇应:只应该。
- 铎: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常用作召集或警示之用。
- 定光炉:指的是一种香炉,常用于道教或佛教的仪式。
- 韛:收集、聚集之意。
- 圆觉门:指佛教的圆觉境地或智慧的门径。
- 韬晦:隐蔽、隐藏。
- 感通:感应通达。
- 全提:指的是根本的教义或真理。
- 元初:指元代初期,利物机意指有利于万物生长的时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资料,但他的作品常体现出佛教的哲思与道理,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双峰圣僧的遗像,反映了对圣僧的怀念与尊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意象,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轮回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双峰圣僧的遗像为主题,表达了对圣僧的怀念以及对生命哲理的感悟。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枯木”、“定光炉”、“圆觉门”等,形成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开篇以“枯木形模酷肖之”引入,暗示圣僧的遗像与其生前形象的相似,表现出对其生平的追思。随后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定光炉”与“圆觉门”的描绘,展现了佛教的深邃智慧和对生命的理解。
诗的后半部分则引入了哲理,强调“韬晦无因观大用”,说明在平常生活中,很多深奥的道理隐藏在日常之中,不易被察觉,而“感通犹得见全提”则强调通过感应与洞察,可以体悟到更深层的真理。最后一句“便是元初利物机”则指出,万物的生长与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时机,表现出一种人生哲学的思考。
整体而言,李吕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生命、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折射出一种对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枯木形模酷肖之:枯木的形状和圣僧的模样非常相似。
- 祇应铎落自秦时:这形象应该是自秦朝以来的传承。
- 定光炉韛收亲子:定光炉中烟火缭绕,聚集了亲子的灵气。
- 圆觉门风出自枝:圆觉之境的风从树枝间飘出。
- 韬晦无因观大用:隐忍不露的道理无法被观察到其大用。
- 感通犹得见全提:但通过感应依然可以体悟到根本的教义。
- 要知取次为霖去:要明白取次而来的雨水。
- 便是元初利物机:正是元初时期有利于万物的机缘。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枯木”比喻圣僧的遗像,生动形象。
- 对仗:如“定光炉韛收亲子,圆觉门风出自枝”,形成和谐美感。
- 隐喻: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深刻哲理,增强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与死亡、遗存与传承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诗人通过对圣僧的怀念,反思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枯木:象征生命的结束与永恒的记忆。
- 定光炉:象征佛教的教义与智慧。
- 圆觉门:象征达到悟道的境界。
- 霖雨:象征生命的滋养与自然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枯木形模酷肖之”是什么意思? A. 枯木的形状与圣僧相似
B. 枯木是圣僧的遗像
C. 圣僧在树下 -
“定光炉韛收亲子”中的“韛”字意为? A. 放置
B. 收集
C. 点燃 -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生命与死亡的关系
C.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吕的《送双峰圣僧遗像还山》都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关注于哲学与宗教的内涵。两者在意象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