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仲秉赴廷试五首 其五》

时间: 2025-01-06 08:47:59

元龙湖海士,可但著茅庐。

诗老经从地,禹功疏凿馀。

蜀峰帆影隔,郢树鸟行疏。

太史行天下,归来好著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仲秉赴廷试五首 其五
作者: 李吕〔宋代〕

元龙湖海士,可但著茅庐。
诗老经从地,禹功疏凿馀。
蜀峰帆影隔,郢树鸟行疏。
太史行天下,归来好著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朋友,鼓励他在官场中努力。诗中提到,像元龙(指元稹)这样的海士(隐士),只需在茅庐中安逸生活;诗人称赞古诗的根基在于大地,和禹王开凿河道的功勋相辅相成。接着,诗中描绘了蜀地的山峰和水帆,景色隔着距离,郢树下鸟儿飞翔稀疏。最后,提到太史公(司马迁)游历天下,归来后专心致志地著书。

注释

  • 元龙: 指元稹,唐代诗人,因其作品而被称为“元龙”。
  • 湖海士: 指隐居于湖海之地的士人,象征着隐士生活。
  • 茅庐: 指简陋的居所,象征隐居生活。
  • 诗老: 指古代诗歌的经典。
  • 禹功: 指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象征治国理政的智慧。
  • 蜀峰: 指四川的山峰,代表自然景观。
  • 郢树: 指古郢地的树木,可能是指风景名胜。
  • 太史: 指司马迁,著名历史学家,象征历史记载和文化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以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常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他的诗歌多表现对友人的关怀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吕送别朋友仲秉赴京参加廷试之际,反映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头便以“元龙湖海士”引入,暗示朋友的志向和抱负,接着提到“可但著茅庐”,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似乎鼓励朋友不必追逐功名利禄,而应珍惜心灵的安宁。

诗中关于诗歌的讨论和大禹的典故则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强调了诗歌与治国理政的内在联系。同时,蜀地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交融,象征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结尾提到“太史行天下”,引申出历史与个人的关系,鼓励朋友在经历人生的旅途后,能够归来后继续创作,传承文化。这种寄寓不仅是对朋友的祝福,也是对自身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不懈追求和对友谊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元龙湖海士: 以元龙隐士为引子,暗示友人的志向。
  2. 可但著茅庐: 说明隐居生活的宁静,表达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3. 诗老经从地: 论及古诗的重要性,强调其源于生活。
  4. 禹功疏凿馀: 引用禹治水的功绩,象征治国理政的智慧。
  5. 蜀峰帆影隔: 形象描绘自然风光,带有思乡情感。
  6. 郢树鸟行疏: 描绘安静的自然环境,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7. 太史行天下: 提到司马迁,象征历史的传承与文化记载。
  8. 归来好著书: 表达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在经历磨练后继续创作。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句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通过元龙、禹功等比喻,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和理想。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友人的祝福,反映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文化与历史传承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海: 象征广阔与自由,隐士的理想生活。
  • 茅庐: 代表简单、宁静的生活。
  • 蜀峰、郢树: 自然景观,象征美好与思乡。
  • 太史: 代表文化与历史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元龙”是指谁?

    • A. 元稹
    • B. 司马迁
    • C. 李白
    • D. 杜甫
  2. 诗中“可但著茅庐”意为?

    • A. 住在城市
    • B. 隐居生活
    • C. 出外游历
    • D. 追逐名利

答案:

  1. A. 元稹
  2. B. 隐居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同样表达送别之情。
  • 《登高》 by 杜甫:表现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李吕的送别诗,李白更多强调豪情壮志,而李吕则更具人文情怀与自然景观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李吕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