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舍北摇落景物殊佳偶作五首 其四
陆游
屋角成金字,溪流作縠纹。
斜通小桥路,半掩夕阳门。
孤艇冲烟过,疏钟隔坞闻。
杜门非独病,实自厌纷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宁静景象:屋角的树叶如金字般闪烁,溪水波纹如绸缎一般流淌;小桥斜斜地通向远方,夕阳将门半遮。孤舟在烟雾中缓缓划过,远处可以听到钟声隔着水面传来。闭门不出并非只是因为厌倦病痛,而是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注释:
- 屋角成金字:指的是秋天的阳光照射在屋角的树叶上,像金色的字母一样闪耀。
- 溪流作縠纹:溪水流动,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像绸缎一样的波纹。
- 斜通小桥路:小桥斜斜地通向另一边,形象生动。
- 半掩夕阳门:夕阳下,门被光线半遮,带来一种朦胧的美感。
- 孤艇冲烟过:孤独的小船在烟雾中缓缓驶过,形成一种静谧的画面。
- 疏钟隔坞闻:远处的钟声在水面上传来,带有一种悠远的感觉。
- 杜门非独病,实自厌纷纷:闭门不出并非是因为身体的病痛,而是对外界喧嚣的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沦陷与国破家亡,作品多以抒发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慨为主。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人生的沉浮与思考之际,诗中流露出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中的景物细腻,情感真挚,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陆游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对人世的淡然态度。开篇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金色的树叶与波纹如绸的溪水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营造出一种丰富的画面感。而小桥与夕阳的结合,则让画面更加立体,带有一种温暖的情感。
诗中“孤艇冲烟过”,描绘出一种孤独而又自由的状态,似乎在暗示诗人对世俗烦扰的逃避。钟声的响起,虽然疏远,却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的流逝和内心的宁静。最后一句“杜门非独病,实自厌纷纷”则是对前面景物描写的总结,诗人通过闭门不出,表达了对纷扰世事的厌倦,显示出他内心的无奈与坚定。这种从容的态度,既是对外界的拒绝,又是对自我的一种解脱,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个诗人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屋角成金字:描绘秋天阳光下的屋角,色彩斑斓,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溪流作縠纹:水面波光粼粼,增添了自然的灵动。
- 斜通小桥路:小桥的斜度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的洒脱。
- 半掩夕阳门:夕阳的映照使得门后显得神秘而温馨。
- 孤艇冲烟过:孤舟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独立。
- 疏钟隔坞闻:钟声带来一种时空的联结,远离尘嚣。
- 杜门非独病,实自厌纷纷:诗人以此表达对世事的看淡与内心的选择。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屋角成金字,溪流作縠纹”,展现了诗的工整与韵律。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达力。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世俗纷扰的拒绝,传达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字:象征光辉与希望。
- 縠纹:代表自然的清新与灵动。
- 小桥:象征人与自然的连接。
- 夕阳: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美好。
- 孤艇:象征孤独与自由。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溪流作縠纹”中的“縠”字意为: A) 纹理
B) 皱纹
C) 绸缎
D) 水波 -
诗人选择闭门不出,主要是因为: A) 身体不适
B) 厌倦世俗
C) 喜欢独处
D) 想要学习
答案:
- A) 纹理
- B) 厌倦世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与王维的诗作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厌倦,但王维更倾向于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哲理,而陆游则更多地渗透了个人的历史与情感。对比中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不同背景下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的差异。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