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

时间: 2025-01-04 10:51:17

太古安知虙与尧,茹毛饮血自消摇。

不须追咎为书契,初结绳时俗已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古安知虙与尧,
茹毛饮血自消摇。
不须追咎为书契,
初结绳时俗已浇。

白话文翻译:

在太古时期,谁会知道虙(指虞舜)和尧(指尧帝)呢?
那时人们吃生肉、喝血,生活得很不安定。
不必追究古代的约定俗成,
因为在最初结绳记事的时候,风俗已经逐渐形成了。

注释:

  • 太古:指远古时代。
  • 虙与尧:虙(虞舜)和尧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象征着理想的政治。
  • 茹毛饮血:形容原始人类的生存状态,饮食粗糙,未开化。
  • 消摇:指生活不安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 追咎:追究、责问。
  • 书契:古代的书写契约,指约定、协议。
  • 初结绳时:指最早用结绳的方式记录事情。

典故解析:

  • 尧舜:尧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代表着理想的统治者,诗中提到他们,反映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结绳记事:古代的记事方式,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初步发展,暗示文化和社会规范的形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恢复国家,作品数量庞大,风格多样,尤其以诗歌见长。

创作背景:

《太古》是陆游在对历史的反思中写作的,诗中表达了对古代社会状态的思考,反映出对文明进程的关注与批判。

诗歌鉴赏:

《太古》一诗,陆游借古代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思考与批判。诗中提到的“太古”不仅是时间上的遥远,更是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追溯。通过对“茹毛饮血”的描绘,陆游描绘了人类在文明未开化时期的粗糙与不安,这种对立的描绘使得理想的“虙与尧”显得更加宝贵。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不必追究书契的责任,因为风俗的形成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这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宽容,也反映了陆游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解和思考。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有力,语言上生动形象,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蕴含了对未来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古安知虙与尧:远古时期谁会知道虞舜和尧的存在?暗示古代人对理想政治的无知。
  2. 茹毛饮血自消摇:形容原始人的粗糙生活,暗示社会的不稳定。
  3. 不须追咎为书契:不必责问古代的约定,反映出对历史的宽容。
  4. 初结绳时俗已浇:风俗的形成是自然的过程,暗示文化的演变。

修辞手法:

  • 对比:太古与尧舜的对比,突显了文明的进步。
  • 比喻:用“茹毛饮血”比喻原始人类生活的粗糙。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演变与历史责任感。通过对古代生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古代风俗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古:象征着人类的起源与历史。
  • 虙与尧:象征理想的政治与文明。
  • 茹毛饮血:原始生活的象征,代表着人类未开化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太古”指的是哪个时期?

    • A. 近代
    • B. 远古
    • C. 现代
    • D. 中古
  2. 诗中提到的“虙与尧”象征什么?

    • A. 贪婪
    • B. 理想政治
    • C. 战争
    • D. 贫穷
  3. “茹毛饮血”描述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 A. 文明社会
    • B. 粗糙与不安
    • C. 和谐
    • D. 富裕

答案: 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太古》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但陆游更侧重于对历史的反省,而杜甫则强调现实的苦难与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