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当年张李国长城,翻向天涯问大钧。
争似圣朝公道在,庙堂端要读书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张李国长城”指的是古代的战争和国防,表明当年国家的雄伟和壮丽。作者在此回望历史,感慨国家的边界却依旧向着遥远的天际伸展,似乎在追问天命与宇宙的公正。相较于过去的辉煌,作者认为如今的圣明时代更在于公正的治国之道,而真正的公道在于庙堂之上需要有读书人来治理国家。
注释:
- 张李国长城:张、李可能指代某些历史人物或国家,长城象征着国家的防御和强盛。
- 大钧:古代指代天意或宇宙的法则,这里用以表达对宇宙公道的追问。
- 圣朝:指的是明君治下的时代,强调政治清明。
- 庙堂:指的是朝廷或政府的核心,象征着权力与治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壁,生于宋代,是一位兼具文采与思想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多表现对历史的反思及对现实的关注,常以直白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李壁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审视,抒发了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希望以知识和文化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诗歌鉴赏:
《在唐安郡圃作》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与担忧。诗中通过“张李国长城”引出历史的壮丽,显示了古代国防的必要性与宏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对古代的回望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赞美,更是对现实中治国理政的深思。他认为,公道的实现并非仅依赖于雄伟的长城和武力,而是需要有知识和文化的支持,即“庙堂端要读书人”。这体现了作者对士人作用的重视,强调了知识分子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在内容上却蕴含着深刻的思考,鼓励人们要关注知识与文化的力量,为社会的进步贡献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年张李国长城:提及古代国家的防御措施,表达对历史的回忆。
- 翻向天涯问大钧:向往对宇宙公道的探求,反映出人对命运的思考。
- 争似圣朝公道在:对比古今,指出当前治国的公正与重要性。
- 庙堂端要读书人:强调知识分子的作用,是国家治理的关键。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张李国长城”与“翻向天涯问大钧”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长城象征着国家的力量与防御,隐喻着对历史的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反思,强调了知识分子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呼唤人们关注文化的力量。
意象分析:
- 长城:象征国家的防御与强盛,也暗示历史的沉重。
- 庙堂:象征权力与治理,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 读书人:象征知识与文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张李国长城”,这是指代什么? a) 古代的战争
b) 现代的建筑
c) 自然景观 -
“庙堂端要读书人”中,读书人代表了什么? a) 农民
b) 知识分子
c) 士兵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赞美古代
b) 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c) 对战争的思考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感受。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强调了对未来的展望。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