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雁湖十首》

时间: 2025-01-19 19:09:16

翠华南度几千余,始见中原与闰俱。

千载一时周历数,两河百郡汉舆图。

平南上策归诸葛,伐北奇功属寄奴。

安得忠良负雄略,一清关洛到江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翠华南度几千余,始见中原与闰俱。
千载一时周历数,两河百郡汉舆图。
平南上策归诸葛,伐北奇功属寄奴。
安得忠良负雄略,一清关洛到江湖。

白话文翻译

翠华山南经过几千年,终于看到了中原和闰州的交界。
千年间,周朝的历史数不胜数,两河流域和百郡的汉朝地图也在此。
平南的上策归于诸葛亮,攻伐北方的奇功则归于卫青。
如何能让忠良之士背负雄才大略,直抵关洛,畅游江湖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翠华:指翠华山,位于今陕西省。
  • 南度:南渡,指从南方渡过。
  • 闰:古代地名,今属河南。
  • 周历:周朝的历史。
  • 两河:指黄河和淮河。
  • 郡:古代行政区划。
  • 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 寄奴:指卫青,汉代著名的将领。
  • 清关洛:指通过关中和洛阳地区。

典故解析:

  • 诸葛亮:以智谋著称,辅佐刘备,后主刘禅。
  • 卫青:汉武帝时期的将领,曾多次征讨匈奴,立下赫赫战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历史为题材,风格清新飘逸。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忠良之士的仰慕,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中原大地的思考和对历史英雄的崇敬。首联通过“翠华南度”引出对历史的回顾,表现了时间的漫长与地点的变迁。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对周朝与汉朝的历史回顾,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与灿烂。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诸葛亮与卫青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忠良之士的赞美与向往,渴望有志之士能够继续发扬光大。最后一句“安得忠良负雄略,一清关洛到江湖”,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英雄的期待,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历史感淋漓尽致,充满了诗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华南度几千余:经过了几千年,翠华山已然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 始见中原与闰俱:如今终于看到中原与闰州的交界,象征着历史的交融。
  • 千载一时周历数:千年一瞬,周朝的历史成了记忆的一部分。
  • 两河百郡汉舆图:黄河与淮河的流域,绘制出汉朝的繁荣。
  • 平南上策归诸葛:平南的战略归功于诸葛亮的智慧。
  • 伐北奇功属寄奴:攻伐北方的功绩归于卫青的军事才能。
  • 安得忠良负雄略:怎能让忠良之士背负大才?
  • 一清关洛到江湖:希望能畅游江湖,理想的境地。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平南上策”与“伐北奇功”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历史人物的贡献比作河流,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出他们的伟大。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怀念,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与忧虑,传达了一种忠诚与理想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华: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
  • 中原: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
  • 江湖:象征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位历史人物是谁?
    A. 李白与杜甫
    B. 诸葛亮与卫青
    C. 曹操与孙权

  2. “翠华南度”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
    A. 诗人的故乡
    B. 历史的悠久与文明的积淀
    C. 战争的惨烈

  3. 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表现了哪些情感?
    A. 爱国与忠诚
    B. 个人的孤独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理想境地的向往。
  • 杜甫《春望》: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怀。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情感,但李壁的诗更注重历史人物的赞美与角色的承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