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晒书》
时间: 2025-01-04 09:46: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晒书
作者: 刘琬怀 〔清代〕
检点瑶签抽甲乙。
邺架频翻,携尘先挥拂。
几处断纹仙字失。
蠹鱼竟尔飘然逸。
不共曝衣交月七。
添上芸香,辟恶宜除湿。
三味何年尝到溢。
只须扪腹当晴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整理书籍时的情景。首先,他细心地检查瑶签,挑选出甲和乙的书籍。频繁翻动书架,先把上面的灰尘拂去。书中有几处仙字的断纹已经模糊不清,虫子竟然在书中自由地游荡。他不愿意把书晾晒在月光下,只是添加一些香料,以避免虫害并去除湿气。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三味香的味道已经溢出。只需在晴天时轻轻抚摸肚子,便能感受到书中所蕴含的乐趣。
注释
- 瑶签:古代书籍的标记,通常用来标识章节或内容。
- 邺架:书架,这里指盛放书籍的架子。
- 仙字:可能是指书中的某些优美的字句。
- 蠹鱼:指书虫,书中出现的害虫。
- 曝衣:指将衣物或书籍晾晒在阳光下。
- 芸香:一种香料,常用来驱虫。
- 三味:这里可能是指一种香料的组合。
- 扪腹:轻轻抚摩,意指感受内心的愉悦。
典故解析
- 邺架:古代文人常用书架来存放书籍,形象地展示了书籍的珍贵与作者的细致。
- 仙字失:可能暗指古代文人的追求,书中每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失去的字如同失去的美好记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琬怀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常常展现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及对古典文化的深刻理解。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生活体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书籍及文化的珍视。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精神世界的寄托,诗人在晒书时的细致描写体现了对书籍的爱护与对知识的尊重。
诗歌鉴赏
《蝶恋花 晒书》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在整理书籍时的细腻心思。诗的开头用“检点瑶签抽甲乙”引入,表现出对书籍的重视,显示出一种文人对文化的尊敬。接下来,通过“邺架频翻,携尘先挥拂”描绘出整理书籍的细致过程,传达出一种认真和敬畏之情。
“几处断纹仙字失”则表现出岁月的痕迹,书籍的老化让人感到惋惜,这不仅是对书籍的感慨,也是对生命流逝的思考。接下来的“蠹鱼竟尔飘然逸”,则用书虫的形象象征了对文化传承的困扰,书中虫害的出现是在提醒我们,书籍的保护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责任。
“不共曝衣交月七”一句,隐含着对书籍的珍惜和对月光的敬畏,文人对书籍的晾晒不仅是为了保持干燥,也是为了保护这些承载智慧的文化财富。最后,诗人提到的香料和晴日,更是将这种文化的传承与自然的和谐结合,表现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文化自觉。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由细腻的观察逐渐引向对文化的思考,最后以对自然的感悟收尾,显示了诗人在繁忙生活中对内心的追求与对文化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检点瑶签抽甲乙:认真检查书籍的标记,挑选出需要的部分。
- 邺架频翻,携尘先挥拂:频繁翻动书架的书籍,先将灰尘拂去,表现出对书籍的重视。
- 几处断纹仙字失:书中文字的模糊和损坏,传达出对书籍的惋惜。
- 蠹鱼竟尔飘然逸:书虫在书中自由游荡,象征着文化传承的困扰。
- 不共曝衣交月七:不愿将书在月光下晾晒,体现对书籍的珍视。
- 添上芸香,辟恶宜除湿:添加香料以驱虫,防潮,表现出保护书籍的细心。
- 三味何年尝到溢:香味何时才会溢出,暗含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 只须扪腹当晴日:在晴天时轻抚肚子,感受内心的愉悦,表现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书籍被比作珍贵的瑶签,暗示其价值。
- 拟人:书虫被描绘成自由飘逸的形象,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添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书籍的珍惜与文化的传承展开,表现出文人对知识的敬重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通过诗中对书籍的整理与呵护,反映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文化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签:象征着书籍的珍贵与文化的传承。
- 邺架:代表文人的书斋,体现出文化氛围。
- 仙字:象征着美好的文字与智慧。
- 蠹鱼:代表对文化传承的威胁与忧虑。
- 芸香:象征着保护文化的手段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瑶签”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虫子
- B. 书籍的标记
- C. 一种香料
- D. 书架
-
诗中提到的“蠹鱼”象征着什么?
- A. 知识
- B. 文化的传承困扰
- C. 自然
- D. 诗人的情感
-
诗人选择不将书籍曝晒在月光下,体现了什么?
- A. 对书籍的珍视
- B. 对月光的恐惧
- C. 对阳光的喜爱
- D. 无所谓的态度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书怨》(李清照)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这些作品同样展示了对书籍、文化和历史的思考与珍视。
诗词对比
- 《蝶恋花 晒书》与《书怨》都涉及了书籍和文化,但《书怨》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而《蝶恋花》则更注重对书籍的细致描写与文化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书籍与文化:古代文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