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郡侯出郊劝农六绝》

时间: 2024-09-19 21:49:17

茅屋人家蓐食烟,相呼趁雨好翻田。

去年下麦泥如铁,一寸春膏直几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陪郡侯出郊劝农六绝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茅屋人家蓐食烟,相呼趁雨好翻田。
去年下麦泥如铁,一寸春膏直几钱。


白话文翻译:

在茅屋里,人家冒着烟火,大家呼喊着趁着雨水好耕作。
去年播下的小麦,泥土像铁一样坚硬,一寸春雨的滋润也值不了几文钱。


注释:

字词注释:

  • 蓐食烟:茅屋里冒出的烟火,指的是人们在屋内生火做饭的情景。
  • 相呼:互相呼唤,表示人们一起忙碌的情景。
  • 翻田:翻耕土地的动作。
  • 泥如铁:形容泥土非常坚硬,难以耕作。
  • 春膏:指春季的雨水,滋润土壤的养分。
  • 几钱:几文钱,表示价值微薄。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翻田”与“春膏”反映了农耕文化的传统,农民对自然的依赖以及对丰收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字奉恭,号天柱,南宋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关注民生的主题而著称。他的诗作常体现出对农村生活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成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农民的生计受到严重影响。作者陪同郡侯出游,借此机会劝说农民勤勉耕作,反映出他对农业的重视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心。


诗歌鉴赏:

洪咨夔的《陪郡侯出郊劝农六绝》以其简练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与希望。诗的开头描绘了茅屋人家,烟火缭绕,生动地展现出农家的日常。接着,诗人通过“相呼趁雨好翻田”的句子,传达了人们在雨天忙碌翻耕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后两句则转向对往年播种结果的反思。用“去年下麦泥如铁”来形容泥土的坚硬,生动地揭示了农民在耕作中的艰辛,反映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严酷影响。最后一句“一寸春膏直几钱”,则从经济角度出发,表达了尽管春雨滋润了土地,但对农民而言,收获与付出之间的不成比例,显得格外无奈。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与农耕的同时,也折射出农民在生存压力下的抗争与希望,表现出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关怀。这种对农耕生活的真实刻画,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捕捉,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茅屋人家蓐食烟:描绘了农村的生活场景,茅屋中的人们在生火做饭,家中烟雾缭绕,体现了生活的朴素和真实。
  2. 相呼趁雨好翻田:人们互相呼喊,表示在雨天忙于耕作的热切,展现出农民的勤劳与对农时的重视。
  3. 去年下麦泥如铁:回顾过去的耕作,强调土壤的坚硬,反映出自然条件的不利,暗示农民的辛苦。
  4. 一寸春膏直几钱:春雨虽好,但所带来的收益却微薄,表现了农民对生活的不满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用“泥如铁”比喻土地的坚硬,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相呼”表现出人们的共同努力,赋予农民生活以动态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对农业的重视,同时表现出对农民的同情与关爱,传达了对丰收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屋:象征着贫苦的生活和农村的传统。
  • 烟火:代表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希望。
  • 雨水:象征着生命的滋润与大自然的恩赐。
  • 泥土:既是农作的基础,又是农民辛勤劳动的象征。
  • 春膏:表现出春雨的珍贵和农业生产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茅屋人家蓐食烟”中的“蓐”字是什么意思?

    • A. 茅草
    • B. 食物
    • C. 煮饭
    • D. 烟雾
  2. 诗里提到的“泥如铁”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 A. 天气
    • B. 土壤
    • C. 农作物
    • D. 水源
  3.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哪方面的内容?

    • A. 农民的辛苦
    • B. 自然的美丽
    • C. 战争的影响
    • D. 诗人的情感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争对农田的破坏与人民的苦难,但更加强调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虽然主题不同,但也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人情和生命的脆弱,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这首诗不仅是一幅乡村生活的图景,更是对农民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