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渡口占》

时间: 2025-01-04 07:40:38

江上行人空自愁,壮年双鬓已惊秋。

不知风里千里浪,何事无情也白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方山渡口占 蔡襄 〔宋代〕 江上行人空自愁,壮年双鬓已惊秋。不知风里千里浪,何事无情也白头。

白话文翻译:

江上的行人独自忧愁,壮年时双鬓已如秋霜般白。不知风中翻滚的千里波浪,为何无情地也让人白头。

注释:

  • 空自愁:独自忧愁,无人理解或陪伴。
  • 壮年:指中年时期。
  • 惊秋:比喻鬓发如秋霜,形容衰老。
  • 千里浪:形容江面波浪广阔。
  • 无情:指自然现象的无情,不因人的情感而改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官至翰林学士。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以书法闻名。此诗可能作于蔡襄中年时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蔡襄途经方山渡口时所作,通过对江上行人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易老、时光无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首句“江上行人空自愁”描绘了一个孤独的行人形象,他的忧愁无人理解,显得格外凄凉。次句“壮年双鬓已惊秋”直接点出了时间的无情,壮年时便已鬓发如霜,这是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慨。后两句“不知风里千里浪,何事无情也白头”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慨,风中的波浪无情地翻滚,正如人生中的种种无奈和变迁,最终都导致了“白头”的结果。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传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上行人空自愁:描绘了一个孤独的行人,他的忧愁无人理解,显得格外凄凉。
  2. 壮年双鬓已惊秋:直接点出了时间的无情,壮年时便已鬓发如霜,这是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慨。
  3. 不知风里千里浪: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慨,风中的波浪无情地翻滚。
  4. 何事无情也白头:正如人生中的种种无奈和变迁,最终都导致了“白头”的结果。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风和浪拟人化,赋予它们“无情”的特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比喻:用“惊秋”比喻鬓发如秋霜,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衰老的意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和自然无情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 江上行人:孤独的象征,表达了无人理解的忧愁。
  • 壮年双鬓:时间的象征,表达了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 风里千里浪:自然的象征,表达了人生中的种种无奈和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惊秋”比喻什么? A. 秋天的景色 B. 鬓发如秋霜 C. 秋天的风 D. 秋天的果实

  2. 诗中的“无情”指的是什么? A. 人的无情 B. 自然现象的无情 C. 社会的无情 D. 命运的无情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人生的乐观 C. 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D.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表达了人生易老的感慨。
  • 杜甫《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与蔡襄的深沉感慨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