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洛中十首》

时间: 2025-01-17 09:22:39

履道园池竹万竿,竹间池际笋斑谰。

当时酒所夸文战,今日谁登上将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游洛中十首 蔡襄 〔宋代〕

履道园池竹万竿,竹间池际笋斑谰。 当时酒所夸文战,今日谁登上将坛。

白话文翻译:

在履道园池边,有成千上万的竹子,竹林间的池塘边上,新笋斑斓。 回想当年,酒桌上人们夸耀文才的比拼,而今,又有谁能登上那最高的将领之位呢?

注释:

  • 履道园池:指洛阳的一个著名园林,以其美丽的竹林和池塘而闻名。
  • 竹万竿:形容竹子非常多。
  • 笋斑谰:指新长出的竹笋色彩斑斓,美丽动人。
  • 文战:指文人之间的才华比拼,通常在酒席上进行。
  • 上将坛:指登上高级将领的位置,比喻达到事业的顶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欧阳修、王安石等人并称“北宋四大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是他在梦中游历洛阳履道园池时的感慨之作,反映了他对过去文人雅集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蔡襄在梦中游历洛阳履道园池时的感慨之作。洛阳曾是北宋的文化中心,履道园池是当时文人雅集的著名场所。诗中通过对园池竹林和新笋的描绘,回忆了过去文人酒席上的文才比拼,同时表达了对现实变迁的感慨,思考谁能在今日的社会中达到事业的顶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履道园池竹林和新笋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美丽的氛围。诗中的“竹万竿”和“笋斑谰”形象生动,展现了园池的自然美景。后两句通过对过去“文战”的回忆和对“今日谁登上将坛”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去文人雅集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体现了蔡襄清新自然的诗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履道园池竹万竿”:首句描绘了履道园池边成千上万的竹子,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美丽的氛围。
  2. “竹间池际笋斑谰”:次句通过“笋斑谰”形容新长出的竹笋色彩斑斓,美丽动人,进一步增强了园池的自然美景。
  3. “当时酒所夸文战”:第三句回忆了过去文人酒席上的文才比拼,展现了当时文人的雅集生活。
  4. “今日谁登上将坛”:最后一句表达了对现实变迁的感慨,思考谁能在今日的社会中达到事业的顶峰。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竹万竿”与“笋斑谰”、“当时酒所夸文战”与“今日谁登上将坛”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比喻:“上将坛”比喻达到事业的顶峰,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履道园池竹林和新笋的描绘,回忆了过去文人雅集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对现实变迁的感慨,思考谁能在今日的社会中达到事业的顶峰。诗中体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变化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竹万竿:象征着静谧和坚韧,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着高洁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 笋斑谰: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色彩斑斓的竹笋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履道园池”是指哪个城市的著名园林? A. 北京 B. 洛阳 C. 南京 D. 杭州

  2. “竹万竿”和“笋斑谰”分别描绘了什么? A. 竹林和花朵 B. 竹林和竹笋 C. 树木和花朵 D. 树木和竹笋

  3. 诗中的“文战”指的是什么? A. 文人之间的武力比拼 B. 文人之间的才华比拼 C. 武将之间的战斗 D. 文人之间的辩论

  4. “今日谁登上将坛”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去文人雅集的怀念 B. 对现实变迁的感慨 C. 对未来发展的期待 D. 对个人成就的自豪

答案:

  1. B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同样描绘了文人雅集的情景,展现了文人的生活和情感。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相比,蔡襄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欧阳修的诗则更加注重对文人生活的描写。
  • 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相比,蔡襄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加注重对现实变迁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是了解蔡襄诗歌风格的重要参考书。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