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院西轩见芍药两枝追想吉祥赏花慨然有感》

时间: 2025-01-17 09:27:30

的的名花对酒樽。

栏边沈醉月黄昏。

今朝关外寻兰若,忽见孤芳欲断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严院西轩见芍药两枝追想吉祥赏花慨然有感 蔡襄 〔宋代〕 的的名花对酒樽。栏边沈醉月黄昏。今朝关外寻兰若,忽见孤芳欲断魂。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华严院的西轩看到两枝芍药花,回忆起在吉祥寺赏花的情景,感慨万分。诗中,“的的名花对酒樽”意味着美丽的芍药花与酒杯相对,增添了赏花的乐趣。“栏边沈醉月黄昏”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倚栏而醉,沉醉于花香与月色之中。“今朝关外寻兰若”表明诗人今日在关外寻找兰若寺,“忽见孤芳欲断魂”则表达了诗人突然见到孤独的芍药花,心中涌起的强烈情感,仿佛要断魂一般。

注释:

字词注释:

  • 的的:鲜明的样子。
  • 名花:指芍药花,因其美丽而著名。
  • 酒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 沈醉:深深地陶醉。
  • 月黄昏:指黄昏时分的月亮。
  • 关外:指边关之外。
  • 兰若:指兰若寺,一种佛教寺庙。
  • 孤芳:孤独的花,这里指芍药花。
  • 欲断魂:形容情感极为强烈,仿佛要断魂一般。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是诗人对芍药花的个人情感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并称“宋四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尤以书法著称。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体验,通过对芍药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或任职期间,偶然在华严院西轩看到芍药花,引发了对过去在吉祥寺赏花时光的回忆,从而产生了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芍药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受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首句“的的名花对酒樽”以鲜明的形象描绘了芍药花的美丽,与酒樽相对,增添了赏花的乐趣。次句“栏边沈醉月黄昏”则通过诗人的自我描绘,展现了在黄昏时分,沉醉于花香与月色之中的情景。后两句“今朝关外寻兰若,忽见孤芳欲断魂”则表达了诗人在关外寻找兰若寺时,突然见到孤独的芍药花,心中涌起的强烈情感,仿佛要断魂一般。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芍药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的的名花对酒樽”:诗人以鲜明的形象描绘了芍药花的美丽,与酒樽相对,增添了赏花的乐趣。
  2. “栏边沈醉月黄昏”:诗人描绘了自己在黄昏时分,倚栏而醉,沉醉于花香与月色之中的情景。
  3. “今朝关外寻兰若”:诗人表明自己今日在关外寻找兰若寺。
  4. “忽见孤芳欲断魂”:诗人表达了突然见到孤独的芍药花,心中涌起的强烈情感,仿佛要断魂一般。

修辞手法:

  • 拟人:“忽见孤芳欲断魂”中的“欲断魂”赋予了芍药花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 对仗:“的的名花对酒樽”中的“的的”与“酒樽”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诗人通过对芍药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诗中通过对芍药花的美丽和孤独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受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名花:指芍药花,因其美丽而著名。
  • 酒樽:古代盛酒的器具,象征着赏花的乐趣。
  • 月黄昏:指黄昏时分的月亮,增添了赏花的氛围。
  • 孤芳:孤独的花,这里指芍药花,象征着孤独和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的的名花”指的是什么花? A. 梅花 B. 芍药花 C. 菊花 D. 荷花

  2. 诗人在什么时间沉醉于花香与月色之中? A. 清晨 B. 正午 C. 黄昏 D. 夜晚

  3. 诗人在哪里寻找兰若寺? A. 关内 B. 关外 C. 城中 D. 山中

  4. 诗中的“欲断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恐惧

答案:1. B 2. C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同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蔡襄《华严院西轩见芍药两枝追想吉祥赏花慨然有感》与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但蔡襄的诗更注重对芍药花的描绘,而欧阳修的诗则更注重对庭院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蔡襄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