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学士河东转运》

时间: 2025-01-06 05:02:36

重持使者节,北上太行行。

未注螭头笔,来賙塞下兵。

朱轓邦伯至,黄绶县官迎。

腊雪临关密,宵烽出堠明。

山川壮汾晋,戎马说幽并。

此地多才俊,其人不易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持使者节,北上太行行。
未注螭头笔,来賙塞下兵。
朱轓邦伯至,黄绶县官迎。
腊雪临关密,宵烽出堠明。
山川壮汾晋,戎马说幽并。
此地多才俊,其人不易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
我再次把使者的节杖握在手中,准备北上太行山。
没有时间细细书写,请你们给我在塞外救助的军队。
朱色的华车到达了,黄绶的县官在迎接。
腊月的雪花飘落在关口,夜里的烽火照亮了边境。
这山川壮丽的汾晋之地,戎马之声传来的是幽并的故事。
这里的人才辈出,优秀的人士不容小觑。

注释

  • 使者节:古代使者出行时所持的节杖,象征着权威和使命。
  • 太行行:指北上的行程,太行山为重要的山脉。
  • 螭头笔:古代的一种笔,形状如螭龙,未能使用来书写。
  • 来賙:来救助或施舍。
  • 朱轓:指红色的华美马车,代表高贵身份。
  • 腊雪:腊月的雪,指冬季的雪。
  • 宵烽:夜间的烽火,表示边塞的警报。
  • 汾晋:指汾河和晋地,表现出山川的壮丽。
  • 幽并:古代的幽州与并州,指北方的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尧臣,宋代诗人,政治家。他以诗文著称,作品多表现豪壮与情感,常以山水和人生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被任命为河东转运使之际,表达了他对即将承担的职责与使命的思考,及对故土和人才的赞美。

诗歌鉴赏

《送李学士河东转运》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深思的诗,梅尧臣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对李学士的期待与祝福。开篇的“重持使者节”表达了他对使者身份的重视,紧接着描绘出北上太行的壮阔旅程,渗透着对未来的憧憬与责任感。诗中提及的“朱轓”和“黄绶”象征着官职与权威,展现了李学士即将迎来的荣耀与职责。

接下来的意象如“腊雪”和“宵烽”,则营造出一种紧迫感与历史的厚重感,传达出边疆的严酷与不易。此外,最后两句“山川壮汾晋,其人不易轻”,更是深化了对人才的赞美,彰显了作者对未来人才的期待与信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李学士的送行,更是对河东大地的情感寄托,传达了梅尧臣对国家与人事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历史与文学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重持使者节:再次握住使者的权杖,表明他即将承担重任。
  2. 北上太行行:前往太行山,暗示旅程的艰辛。
  3. 未注螭头笔:未能及时书写文书,反映出急迫的心情。
  4. 来賙塞下兵:请求支援,显示出时局的紧迫。
  5. 朱轓邦伯至:朱色华车象征着高官的到来。
  6. 黄绶县官迎:县官前来迎接,显示出对使者的尊重。
  7. 腊雪临关密:腊月的雪落在关口,渲染了寒冷的气氛。
  8. 宵烽出堠明:夜间的警报灯明亮,象征警惕与紧张。
  9. 山川壮汾晋:描绘了壮丽的山川,衬托出地方的雄伟。
  10. 戎马说幽并:战马的声音传出,暗示着战事的频繁。
  11. 此地多才俊:说明这里人才辈出。
  12. 其人不易轻:强调优秀人才的重要性与不容小觑。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多处运用了对仗,如“朱轓邦伯至,黄绶县官迎”,形成和谐的节奏。
  • 意象:通过“腊雪”、“宵烽”等意象,营造出一种严寒与紧迫的氛围。
  • 比喻:如“重持使者节”比喻着责任的重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责任、使命与人才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即将上任的李学士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 使者节:象征着权威与责任。
  • 太行山:代表着艰难的旅程与挑战。
  • 朱轓、黄绶:高官的象征,彰显地位与荣光。
  • 腊雪、宵烽:表达了边境的严寒与危险。
  • 山川:象征祖国的壮丽与历史的厚重。
  • 才俊:人才的象征,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重持使者节”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权杖
    C. 书信

  2. 诗的最后一句“其人不易轻”表达了什么?
    A. 轻视人才
    B. 重视人才
    C. 不关心人才

  3. “腊雪临关密”中“腊雪”指的是哪个季节的雪?
    A. 春季
    B. 夏季
    C. 冬季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送李学士河东转运》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送别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待,但梅尧臣更加注重对环境的描绘与历史感的营造,而王勃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志向。两者各具特色,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梅尧臣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