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友人游江东
作者: 李端 〔唐代〕
江上花开尽,南行见杪春。
鸟声悲古木,云影入通津。
返景斜连草,回潮暗动蘋。
谢公今在郡,应喜得诗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江边春天的最后一幕,花已凋谢,南行之旅中见到了春天的尾声。鸟儿在古老的树木间悲鸣,云影映入水面。夕阳的余晖斜照着草地,潮水暗暗地将水草摇曳。谢公现在在郡中,想必会因为有诗人来访而感到喜悦。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上:江边。
- 杪春:春天的尾声。
- 悲:悲伤的叫声。
- 古木:古老的树木。
- 通津:通往水路的地方。
- 返景:夕阳的余晖。
- 蘋:水草的一种。
典故解析:
- 谢公:指谢安,东晋名士,因其诗才被人称颂,诗中提到他,表达了对才子交往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咏景为主,兼具清新与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作者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春天景色的感慨,反映出当时文人之间的情谊。
诗歌鉴赏:
这首《送友人游江东》以清幽的江边春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祝福与惜别之情。诗的开头,“江上花开尽,南行见杪春”,描绘了春天行将结束的景象,花已凋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鸟声悲古木,云影入通津”,鸟儿的悲鸣与云影的倒映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显忧伤的画面,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深情。
而“返景斜连草,回潮暗动蘋”则通过夕阳斜照与潮水的动作,传达了自然界的灵动与生命的轮回,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层次。最后一句“谢公今在郡,应喜得诗人”,则以谢公作为引子,既是对古代文人的致敬,也表明诗人对友人的欣喜与祝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寄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上花开尽:江边的花朵已经凋谢,暗示春天已近尾声。
- 南行见杪春:往南行进,途中见到了春末的景象。
- 鸟声悲古木:鸟儿悲鸣在古老的树木中,传达一种孤独与哀伤。
- 云影入通津:云影映入水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返景斜连草:夕阳的余晖斜照在草地上,增添了温暖的色彩。
- 回潮暗动蘋:潮水暗暗地摇动水草,表现了生命的流动。
- 谢公今在郡:提到谢公,说明他如今在郡中。
- 应喜得诗人:相信谢公会因为有诗人到访而感到高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声比作悲鸣,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赋予鸟儿以悲伤的情感,使自然景象更加生动。
- 对仗:如“返景斜连草,回潮暗动蘋”,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末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象征着流淌的时间与生命的旅程。
- 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鸟声:象征着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
- 云影:自然的变幻,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夕阳:象征着希望与温暖,同时也暗示着结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送友人游江东》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杜甫
- B) 李端
- C) 白居易
-
诗中提到“谢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谢安
- B) 谢灵运
- C) 谢道韦
-
诗中“江上花开尽”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结束
- B) 夏天的到来
- C) 秋天的成熟
答案:
- B) 李端
- A) 谢安
- A) 春天的结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的《赠花卿》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朋友离别的情感,但在意象上更侧重于山水的壮丽,展现不同的自然景致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