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魏胜庙
作者:刘克庄
天与精忠不与时,
堂堂心在路人悲。
龙颜帝子方推毂,
猿臂将军忽死绥。
洒泣我来瞻画像,
断头公耻立降旗。
海州故老凋零尽,
重见王师定几时。
白话文翻译:
天意与忠诚之心不合时宜,
我心高洁在路人面前感到悲伤。
龙颜的帝王正在推行权力,
猿臂的将军却在绥州意外去世。
我洒泪来到这里瞻仰画像,
断头的公子耻辱地立起降旗。
海州的老百姓几乎都已凋零,
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到王师的到来?
注释:
- 精忠:忠诚的精神,指忠贞不渝的心志。
- 龙颜:帝王的面容,常用于指代皇帝。
- 猿臂:形容将军的武勇,猿臂象征力量。
- 洒泣:流泪,表达悲痛之情。
- 公耻:指代被杀的公子,象征国家和个人的耻辱。
- 降旗:投降的标志,表示失去抵抗意志。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龙颜”和“猿臂”可理解为对权力与忠诚的复杂关系的反映。历史上,许多忠臣在权臣和暴政的压迫下不得不选择忍辱负重,乃至最后的悲剧。诗中提到的“断头公”可能暗指历史上的某位忠臣,体现了对历史悲剧的感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秋水,宋代著名诗人,主要以其豪放、清新、悲壮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历史事件,并多有爱国情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迁。
创作背景:
《魏胜庙》这首诗作于北宋末年,正值国家动荡、边境频繁出现战乱的时期。诗人以魏胜庙为题,表达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对忠臣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盼。
诗歌鉴赏:
《魏胜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情感深度的作品。全诗以“天与精忠不与时”开篇,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忠诚与时局的无奈感受。诗人在描述忠臣的悲剧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悲痛的情感,展现了对个人与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尤其是“洒泣我来瞻画像”一句,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情怀念与敬仰,表现了对忠诚精神的追求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折射出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交织,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历史的反思。结尾的“重见王师定几时”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沉重思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与精忠不与时:天意与忠诚无法相合,表达人与天命的对立。
- 堂堂心在路人悲:我心高洁,但在众人面前却感到悲伤,表现了忠臣的孤独。
- 龙颜帝子方推毂:帝王正在施展权力,暗示权力的腐败与无情。
- 猿臂将军忽死绥:将军意外去世,象征忠良之士的陨落。
- 洒泣我来瞻画像:诗人前来瞻仰忠臣的画像,表达怀念与敬仰。
- 断头公耻立降旗:公子的耻辱,象征国家的屈辱与悲惨。
- 海州故老凋零尽:当地百姓几乎都已凋零,反映战争的残酷。
- 重见王师定几时:诗人渴望王师归来,期待国家的复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将军比作“猿臂”,形象生动地表达其勇猛。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如“龙颜”与“猿臂”,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象征:通过“断头公”和“降旗”象征忠臣的悲惨命运和国家的屈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忠诚者的无奈与悲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复兴的渴望,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精忠:象征忠诚与正义。
- 龙颜:象征权力与统治。
- 猿臂:象征勇气与力量。
- 画像:象征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尊敬。
- 降旗:象征屈辱与投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魏胜庙》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刘克庄
C. 杜甫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龙颜”指的是?
A. 普通百姓
B. 皇帝
C. 将军
D. 文人 -
“洒泣我来瞻画像”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历史的思考
C. 对权力的渴望
D. 对友情的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
- 《夜泊牛津》 - 苏轼
诗词对比: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现了对历史与时局的思考,展现了个人情感的复杂。
- 《夜泊牛津》:通过对比,体现了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与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通史》
- 刘克庄相关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