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二日,圆明园引见,口占纪恩四首 其一》
时间: 2024-12-29 20:19: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鸣珂队里晓风凉,
御苑荷花冉冉香。
阊阖开时移树影,
帡幪高处隐朝阳。
小臣也许随班进,
圣德何从拜手飏。
云日光华欣咫尺,
此身岂独庆明良。
白话文翻译
在鸣珂的队伍中,清晨的风带来一丝凉意,
御苑中的荷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阊阖门开时,树影摇曳,
高高的帷幕下,隐约可见朝阳的光辉。
小臣或许能随班入内,
那么,皇上的德行又该如何恭敬地拜手相迎呢?
云彩与阳光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
而我此生难道只是独自庆祝这明理的恩典吗?
注释
- 鸣珂:指鸣响的铃铛,古代宫廷中用作车队的标志。
- 御苑:指皇帝的花园。
- 冉冉:形容荷花的香气缓缓散发。
- 阊阖:古代雅称宫门或大门。
- 帡幪:指高高的帐幕。
- 圣德:指皇帝的德行。
- 拜手飏:指恭敬地行礼,手臂轻扬。
- 光华:光辉,指云日交辉的美好景象。
- 明良:贤明的恩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柄德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风多体现出文人的高洁与对自然的热爱,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表达对社会的关怀与对人性的探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的一个夏日,陈柄德在圆明园中引见,正值荷花盛开之时,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皇权与德行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凉风和荷花的香气开篇,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诗人在御苑中行走,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心中自有一番感慨。阊阖大门的开启,象征着进入更高层次的空间,暗示着诗人对于宫廷生活的向往与敬畏。
诗的后半部分则逐渐转向对皇帝德行的思考。小臣虽有机会随班进入宫廷,但内心却充满了对皇帝的敬仰与自我反思。在云日辉映的美好时刻,诗人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在庆祝皇帝的明德,更是对自身存在的思索,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人、追求更高理想的情怀。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采用了自然景物与宫廷生活的对比,通过生动的描写与深邃的哲思,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清新而又深沉的情感。诗歌的结构严谨,音韵和谐,展现了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鸣珂队里晓风凉:描绘清晨的凉爽,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 御苑荷花冉冉香:通过荷花的香气,增加了自然的美感。
- 阊阖开时移树影:门开时树影摇曳,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变化。
- 帡幪高处隐朝阳:高处的帷幕遮挡着朝阳,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
- 小臣也许随班进:小臣有机会进入宫廷,表现出对权力的向往。
- 圣德何从拜手飏:对皇帝德行的敬仰,表现出对传统的尊重。
- 云日光华欣咫尺:云彩与阳光的美好景象,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状态。
- 此身岂独庆明良:反思自我,表达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比喻人情。
- 拟人:荷花的香气似乎在引导诗人的思绪。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皇权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寓意着对理想与德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象征纯洁与高雅。
- 朝阳:象征希望与光明。
- 凉风:象征清新与宁静。
- 云日:象征光辉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有哪些?
- A. 荷花
- B. 阳光
- C. 风
- D. 雨
- 答案: A, B, C
-
诗中的“阊阖”指的是什么?
- A. 书房
- B. 大门
- C. 花园
- D. 车队
- 答案: B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权力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人生的思考
- D. 对德行的敬仰
- 答案: C,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与陈柄德: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而陈柄德则更显细腻与哲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