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通微临兰亭叙帖赞
作者:岳珂 〔宋代〕
禊帖之亡,坏土其朽。
至于贞无,夫岂一手。
仿佛之传,烂如晨星。
尚胜定武,以石得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某个古老文献(如兰亭序)的惋惜与赞美。提到的“禊帖”已经不复存在,昔日的辉煌如同朽坏的土壤。即使有贞操的坚守,也不过是单手之力。那些似乎传承下来的东西,却如晨星般微弱而闪烁。相比之下,依靠石碑而得名的定武之地,似乎更胜一筹。
注释:
- 禊帖:指的是古代文人的聚会,尤其是饮酒作诗的场合,常与王羲之的《兰亭序》相关。
- 坏土其朽:指的是那些已经失去光辉的文献或文化遗产,象征着历史的消逝。
- 至于贞无:指的是即使有坚持不懈的努力,也无法挽回失去的东西。
- 仿佛之传:指的是传承下来的事物,似乎是存在的,但实际上却微弱且不确定。
- 烂如晨星:晨星虽然闪耀,但其光芒微弱,象征着传承的不可靠。
- 尚胜定武:强调某地(定武)因石碑而名声显赫,似乎更有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约1090年-约1140年),字子华,号涛庐,宋代诗人,擅长描写山水、咏物,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现在宋代,当时社会风气逐渐重视文人雅集,兰亭序成为文人聚会与文化传承的象征,岳珂在此背景下写下此诗,表达对古典文化的追思与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禊帖”的怀念,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集的向往与对文化遗产的惋惜。诗中提到的“坏土其朽”,显示了历史的无情与文化的消逝,而“仿佛之传,烂如晨星”则进一步强调了传承的脆弱,令人感到无奈。岳珂通过这样的比喻,传达了对古代文人精神的崇敬,同时也对现代文化的失落感到深深的惋惜。
诗中对比了依靠石碑而得名的定武,以此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珍贵性。诗人在此不仅是在追忆过去,也是在警示后人应珍惜现有的文化遗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深邃,既有对历史的思考,又有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岳珂作为文人对文化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禊帖之亡,坏土其朽。
- 表达文献的失落与历史的消逝。
-
至于贞无,夫岂一手。
- 强调无论多么坚定的信念,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挽回失去的东西。
-
仿佛之传,烂如晨星。
- 传承的事物虽然存在,但光芒微弱,象征着文化的脆弱。
-
尚胜定武,以石得名。
- 强调定武因石碑而闻名,凸显文物的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化遗产的消逝比作朽坏的土壤。
- 对比:通过对比“晨星”与“定武”的名声,突出光辉与微弱的差异。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传统文化的追忆与珍惜,强调历史的无情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提醒后人应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
意象分析:
- 晨星:象征着微弱而闪烁的文化传承,虽存在却不够坚定。
- 坏土:代表历史的腐朽与消逝,暗示文化的脆弱性。
- 石碑:象征着有形的文化遗产,其持久性和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禊帖之亡”中的“亡”指什么?
- A. 失去
- B. 存在
- C. 继续
-
“仿佛之传”中“仿佛”的意思是?
- A. 明显的
- B. 不确定的
- C. 确实的
-
诗中提到的“定武”以什么得名?
- A. 水
- B. 山
- C. 石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兰亭序》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岳珂的《吴通微临兰亭叙帖赞》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在主题上都涉及文人雅集的文化,但岳珂更强调对文化遗产的惋惜,而《兰亭序》则更突出当时文人聚会的欢乐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