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四日夜月明如昼敬想合宫竣事志喜而作》
时间: 2025-01-17 09:51: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十四日夜月明如昼敬想合宫竣事志喜而作
——岳珂
纤尘不动月流空,云绕昆仑想合宫。
蝉冕侍祠三事列,鸡竿赐赦九州同。
裁仪丙已尊容典,肇祀庚寅识圣功。
田野老臣察天意,夜深频起候西风。
白话文翻译
在这无尘的月夜里,月光洒满大地,仿佛是白昼一般。云彩在昆仑山周围缭绕,我心中想着合宫的盛事。蝉鸣声中,侍奉祭祀的三件大事被依次列出;鸡鸣声中,赦免的恩典遍及九州。祭礼的仪式已经裁定,尊荣的典礼在丙已年举行,庚寅年时的祭祀铭刻了圣明的功绩。田野中的老臣们察看天意,夜深人静时频频起身候望西风的来临。
注释
- 纤尘不动:形容环境宁静,没有微尘飞舞。
- 月流空:月光照耀,空中透亮。
- 云绕昆仑:指云层环绕着昆仑山。
- 蝉冕侍祠:蝉鸣声中,侍奉祭祀的三件大事。
- 鸡竿赐赦:鸡鸣声中,赐予的恩典。
- 裁仪丙已:指丙已年设定的仪式。
- 肇祀庚寅:庚寅年时开始的祭祀。
- 察天意:观察天意,推测自然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澹庵,南宋时期的诗人、书法家,曾任官职,诗歌风格清新,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九月的一个明亮夜晚,诗人因完成某项重要事务而感到欣喜,借月光的明亮和宁静,表达内心的感慨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月夜的宁静和美好,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期盼。诗人在月光明亮的夜晚,感受到了一种难得的清静,似乎一切都在这光亮下显得格外清晰。昆仑山作为古代中国的名山,不仅代表着高远的理想,也象征着国家的稳定与安宁。诗中提到的“蝉冕侍祠”,暗示着传统文化中的祭祀仪式,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国家事务的关注。
后半部分提到的“赦赦九州同”,表达了对国家大治的美好愿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和对人事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田野老臣察天意”一语,表现了对自然和人事变化的敏感与洞察,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警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纤尘不动月流空: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宁静氛围,心境清明。
- 云绕昆仑想合宫:昆仑山的云雾缭绕,象征国家的壮丽与理想。
- 蝉冕侍祠三事列:描写祭祀的仪式,表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 鸡竿赐赦九州同:鸡鸣声中,象征着新的时代和国家的安宁。
- 裁仪丙已尊容典:指制定的仪式,展现了对礼仪的重视。
- 肇祀庚寅识圣功:对历史成就的铭记,体现了对先贤的崇敬。
- 田野老臣察天意:体现对自然与社会变化的敏锐观察。
- 夜深频起候西风:表达对未来变化的期待与警惕。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月流空”,“云绕昆仑”形成对称。
- 比喻:将月光比作白昼,突出明亮的氛围。
- 象征:昆仑山象征理想与国家的稳定。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月夜的宁静与美好,传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的铭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清明与光明,代表诗人的内心宁静。
- 昆仑:象征国家的稳固与理想的高度。
- 蝉冕、鸡竿:象征着传统文化和国家的治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岳珂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昆仑”代表什么?
- A. 田野
- B. 山川
- C. 理想与国家
- D. 人生哲理
-
“纤尘不动月流空”表达了什么情绪?
- A. 忧愁
- B. 宁静
- C. 愤怒
- D. 惊讶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岳珂的《九月十四日夜月明如昼敬想合宫竣事志喜而作》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描写了月夜的情景,但岳珂更侧重于国家大事的思考,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的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岳珂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