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法印智因西上》

时间: 2025-01-04 06:44:01

千里长淮北,东风破雪寒。

此行休问路,蓦直到长安。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僧法印智因西上

作者: 贺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千里长淮北,东风破雪寒。此行休问路,蓦直到长安。

白话文翻译:

在千里之外的淮河北岸,东风吹散了寒冷的雪。此行不必询问路途,猛然间就到了长安。

注释:

  • 千里长淮北:指的是淮河北岸,形容距离遥远。
  • 东风破雪寒:东风吹来,化解了严冬的寒冷和积雪。
  • 此行休问路:此次出行不必询问路途。
  • 蓦直到长安:突然之间,就达到了长安。

典故解析:

“长安”在古代是中国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权力。诗中提到长安,表达了对归属和理想的向往。同时,东风常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贺铸(约 1052年-1126年),字方回,号心斋,宋代著名词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词作在情感表达上丰富细腻,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贺铸送别僧侣法印智因之时,他在长途旅行中为友人送行,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归属地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僧法印智因西上》是一首充满离别情感的送行诗。开篇以“千里长淮北”描绘了浩瀚的自然景象,表达了离别的遥远与悲伤。东风的意象不仅仅是气候的变化,也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暗示着春天的来临,反映出对未来的期待。接下来“此行休问路”一句,表面上看似轻松,却蕴含着对旅途艰辛的不屑与淡然,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前路的祝愿与信任。而最后一句“蓦直到长安”,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暗示着时间和空间的瞬息万变,表现出对理想归宿的渴望与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千里长淮北”描绘了辽阔的地理背景,突出旅途的遥远。
    2. “东风破雪寒”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季节的变化,象征着希望的到来。
    3. “此行休问路”表现出对旅途的淡然态度,传达出不拘泥于路途的心态。
    4. “蓦直到长安”则是对未来的期待,突显出归属感。
  • 修辞手法

    1. 对仗:如“千里长淮北”与“东风破雪寒”的对照,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2. 比喻:将东风与希望相联系,提升了诗的意境。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离别的惆怅与对未来希望的向往,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 千里:象征着离别的遥远,传达出时空的隔阂。
  • 东风:象征生机与希望,预示着美好的未来。
  • 长安:象征归属与理想,反映出对故土的思念。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千里长淮北”中的“淮”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四川
      B. 安徽
      C. 江苏
      D. 不确定

    2. 诗中“东风破雪寒”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
      A. 暖春的到来
      B. 冬季的严寒
      C. 暴风雪的来临
      D. 暴雨的预兆

答案

  1. C. 江苏
  2. A. 暖春的到来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李白《夜泊牛津》
  • 诗词对比

    • 贺铸的《送僧法印智因西上》和李白的《夜泊牛津》都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向往,但贺铸更强调对友人的祝福,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