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平渡度侄别入城》
时间: 2025-01-01 12:36: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演平渡度侄别入城
作者: 刘学箕 〔宋代〕
前溪积雨浪拍天,人立沙头催渡船。
溪云贴水湿不起,岸柳凝愁丝乱牵。
石泉涓涓响润谷,山树濯濯延云烟。
客程东西风袂翩,去者自去还者还。
白话文翻译:
在前溪积雨后,波浪拍打着天空,站在沙头上催促渡船的来临。
溪水上的云朵湿润得无法升起,岸边的柳树凝聚着愁苦,丝丝柳条随风乱牵。
石泉涓涓流淌,响声润泽着谷地,山上的树木洗净后,延绵如烟云。
旅客的行程在东西之间飘动,离去的人自有归去的人也会返回。
注释:
- 积雨:指前一段时间的降雨,积聚形成的水流。
- 沙头:沙滩的尽头,渡船停靠的地方。
- 溪云:溪水上方的云,因潮湿而不易升起。
- 凝愁丝:形容柳树的柳条像愁丝一样缠绕,传达一种离别的情绪。
- 石泉:山间流出的泉水,声音悦耳动听。
- 袂翩:指衣袖随风飘动,形容旅客的轻盈姿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涉及的自然景象和离别情感是古诗中常见的主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事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学箕,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夏之交,恰逢亲友别时,诗人在自然景色的映衬下,表达了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的思索。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的开头描绘了积雨后的溪流和浪涛,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渡船的催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临近,给人以迫切感。接着,溪云和岸柳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愁苦的情绪,柳条随风摇摆,恰似离别时的无奈。诗中的“石泉涓涓”和“山树濯濯”则通过声音和形象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形成对比,凸显了人的孤独与自然的永恒。最后一句“去者自去还者还”则道出了人生的无常与循环,带有哲理的深思,令人反思生命的意义与归属。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是对离别的一种温柔抒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溪积雨浪拍天:描绘了连续降雨后溪水泛滥的景象,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
- 人立沙头催渡船:站在沙滩上,催促渡船的到来,暗示急切的心情。
- 溪云贴水湿不起:溪水上的云朵因湿气重而难以上升,象征着沉重的情绪。
- 岸柳凝愁丝乱牵:柳树的枝条随风摇曳,似乎在诉说离愁别恨。
- 石泉涓涓响润谷:泉水流淌的声音清脆悦耳,象征自然的生机。
- 山树濯濯延云烟:形容树木被雨水洗涤后焕发出的生机,与云烟相连。
- 客程东西风袂翩:旅客在风中轻盈地移动,象征生命的流动。
- 去者自去还者还:强调人生的流动与循环,给人以哲理的启示。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条比作愁丝,生动形象地传达了离别的情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类情感,使得诗句更具感染力。
- 对仗:如“去者自去还者还”,形成和谐的音韵。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事变迁,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溪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柳树:代表离愁和思念,富有情感色彩。
- 石泉:象征自然的宁静和生命的源泉。
- 云烟:暗示着人生的虚幻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此诗主要描绘了哪种自然景象?
- A. 大海
- B. 溪水
- C. 山脉
- D. 森林
-
诗中“岸柳凝愁丝乱牵”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愁苦
- C. 兴奋
- D. 无奈
-
最后一句“去者自去还者还”的意思是什么?
- A. 人生的孤独
- B. 生命的循环
- C. 回忆的美好
- D. 自然的和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渡汉江》:王之涣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江雪》:柳宗元的孤独与自然的描写。
- 《静夜思》:李白的思乡情感与自然的交融。
解读:这两首诗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现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古代诗人在面对自然与离别时的细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