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袁起岩所藏後湖帖并遗像一轴,诗中语皆檃》
时间: 2025-01-06 10:22: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跋袁起岩所藏後湖帖并遗像一轴
作者:杨万里
先生向来落异县,
故人十载不相闻。
归来不但荒三迳,
点检松菊无一存。
褁轮回璧岂不好,
朝廷礼数优遗老。
红旗黄纸久罢休,
青山白云苦死留。
咫尺西冈归未得,
只待桃花水生半篙碧。
便拏短艇归结茅,
共寻赤松与黄石。
风烟之表非人间,
别有天地宽且闲。
周山卖却不要钱,
袁家送酒一破颜。
犹嫌孤斟太落莫,
更觅高人共杯杓。
银钩四纸墨尚鲜,
妙处难与俗人言。
忽逢先生自天降,
手扶太一青藜杖。
仙客可望不可亲,
飘然飞去青霞上。
白苹满棹何时归,
秋著芦花知不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与重聚的渴望。诗中提到,朋友长期未见,归来后看到曾经的三条小径都已荒芜,松树和菊花也都不见了。尽管有美好的事情,但朝廷的礼数对老年人仍然是优待的。红旗和黄纸的仪式早已停止,青山白云却让人苦恼地留恋。尽管离得很近,却还是无法回去,只能等待桃花水的到来。于是,作者便划着小船回到茅草屋,去寻找赤松与黄石的踪迹。这里的天地与人间截然不同,宽广而悠闲。周山的酒不需要钱,袁家送来的酒让人心情愉悦。作者觉得独自饮酒太过落寞,于是寻找高人共饮。诗中提到四张鲜墨的纸,妙处难与凡人言说。突然遇见一位先生,仙人般的出现,手扶青藜杖,似乎是从天而降。这样的仙客既可望而不可即,飘然飞向青霞之上。最后的白苹满船,何时能归?秋天的芦花又知不知道。
注释
- 异县:不同的县,指作者和故人分隔的地方。
- 荒三迳:三条小径长时间无人走动,显得荒废。
- 褁轮回璧:指美好的事物(如轮回璧)虽然好,但在朝廷的礼数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 青山白云:自然景色,象征着作者的留恋与伤感。
- 短艇:小船,表示作者的归途。
- 银钩四纸:指四张尚有墨迹的纸,表现了创作的状态。
- 青藜杖:古代道士或仙人所用的杖,象征高人或神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晚年,正值个人生活的回顾与对故人的思念。诗中展现了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观察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整首诗的情感贯穿始终,体现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人在描述归来后看到的荒凉景象,不仅是对故人十年未见的惋惜,更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绘,杨万里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展现了他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诗中频繁运用对仗和意象,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和画面感。尤其是“青山白云”和“红旗黄纸”的对比,既表达了对旧时繁华的怀念,也反映了现实的无奈。最后提到的“白苹满棹何时归”,则是对未来的渴望与对过往的追忆,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生向来落异县”:对故人身份的尊重与思念。
- “故人十载不相闻”:十年的时间感叹,表明久别重逢的珍贵。
- “归来不但荒三迳”:归来后看到的景象与过去的对比。
- “点检松菊无一存”:自然的消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犹嫌孤斟太落莫”:独饮的孤独,渴望与友人共饮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客可望不可亲”,使得人与仙的距离感更为鲜明。
- 拟人:如“秋著芦花知不知”,赋予自然以情感,营造了诗意的氛围。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失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青山白云: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宁静。
- 桃花水:代表着生命的希望与重生的可能。
- 赤松黄石:象征理想的归处与自然的亲近。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是景物的描绘,更承载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杨万里是哪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青藜杖”象征什么? a) 武器
b) 高人或神仙的标志
c) 日常用具 -
“白苹满棹何时归”中的“白苹”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水鸟
c) 一种水生植物
答案:
- b) 宋代
- b) 高人或神仙的标志
- c) 一种水生植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王维:两者都擅长山水田园诗,杨万里的诗更为直白,情感真挚;王维的诗则更具禅意与哲思。两者在诗中展现的自然意象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传记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