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时间: 2025-01-04 06:10: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作者:晏几道 〔宋代〕
小令尊前见玉箫。
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
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
碧云天共楚宫遥。
梦魂惯得无拘检,
又踏杨花过谢桥。
白话文翻译:
在尊前听见玉箫的曲子,
银灯下的乐声极其妖娆。
在歌声中沉醉,谁又能心生怨恨呢?
唱罢回归时酒意仍未消。
春天悄然来临,夜色漫长。
碧蓝的天空与楚宫遥遥相望。
梦魂已习惯没有拘束,
又踏着杨花走过谢桥。
注释:
字词注释:
- 小令:指一种短小的词曲形式。
- 玉箫:指一种精美的笛子。
- 妖娆:形容美丽而迷人。
- 恨:在此指心生怨恨。
- 春悄悄:春天悄然来临。
- 夜迢迢:夜晚漫长。
- 碧云天:清澈的蓝天。
- 楚宫:指古代楚国的宫殿,象征遥远的地方。
- 梦魂:梦中的灵魂或思绪。
- 杨花:指杨树的花絮,象征春天的气息。
- 谢桥:古代名桥,借以表现离愁别绪。
典故解析:
“谢桥”可能指的是古代著名的谢家桥,常用于抒发离别之情,蕴含浓厚的思乡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字叔原,号隐居,宋代词人,生于北宋时期,晚年归隐,擅长小令,风格细腻柔美,作品常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晏几道晚年,表达了他对音乐、饮酒、春天和梦境的感慨,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是晏几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夜的场景。词的开头通过“玉箫”引入音乐的氛围,结合“银灯”描绘出一种优雅而迷人的环境,突显出夜晚的浪漫。接着,通过“醉倒谁能恨”表达出在美妙的音乐和酒意的影响下,人的情感也随之放飞,形成一种无怨无恨的洒脱。
整首词在音韵上和谐美妙,情感上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春天的悄然来临与漫长的夜晚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思索的空间。词中“梦魂惯得无拘检”一句,透露出对自由梦境的向往,似乎是在表达对生活束缚的逃避。最后一句“又踏杨花过谢桥”,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也引发了离愁别绪的思考,增强了全词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令尊前见玉箫:在尊前听到美妙的乐曲。
- 银灯一曲太妖娆:在银色的灯光下,乐曲显得极其迷人。
- 歌中醉倒谁能恨:在这醉人的歌声中,谁又会心生怨恨呢?
- 唱罢归来酒未消:唱完歌后,回到现实中,酒意依旧未消。
- 春悄悄,夜迢迢:春天悄然降临,漫长的夜晚。
- 碧云天共楚宫遥:碧蓝的天空与楚国的宫殿遥相呼应。
- 梦魂惯得无拘检:梦中的灵魂已经习惯了无拘无束。
- 又踏杨花过谢桥:再一次踏着杨花走过那座谢桥。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箫”比喻音乐之美,显示情感的细腻。
- 拟人:将春天和夜晚赋予了人的情感,使之更加生动。
- 对仗:词中句子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音乐与自然的结合,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自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箫:象征音乐的美妙。
- 银灯:代表夜晚的温馨氛围。
- 杨花:象征春天的来临与生命的活力。
- 谢桥:象征离愁别绪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小令”指的是:
- A. 一种饮品
- B. 一种短小的词曲形式
- C. 一种舞蹈
-
“歌中醉倒谁能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音乐的喜爱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又踏杨花过谢桥”中的“杨花”象征:
- A. 春天的气息
- B. 秋天的萧瑟
- C. 夏天的繁茂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晏几道与李清照的作品均表现了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但李清照的词更侧重于对爱情的深刻理解,而晏几道则更多展现了对音乐与自然的感悟。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互为映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晏几道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