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时间: 2025-01-14 10:01: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作者: 晏几道 〔宋代〕
十里楼台倚翠微。
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
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
争奈归期未可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十里长的楼台依偎在翠绿的山峰之间,百花盛开的地方,传来杜鹃的啼叫。亲切地与过路人交谈,显得不同于流莺轻快地飞过。梦中惊醒,正好是晴朗的时光。无数声声只在诉说着不如归去。天边的远方岂能没有归去的意念,偏偏归期却未能确定。
注释:
- 翠微:指青翠的山峰或青葱的树木。
- 杜鹃啼:杜鹃鸟的鸣叫,常被认为是春天的象征。
- 殷勤:热情、诚恳。
- 流莺:一种小鸟,轻盈飞舞,象征自由。
- 惊梦觉:从梦中惊醒。
- 弄晴时:指天气晴朗的时刻。
- 归期:回家的时间。
典故解析:
杜鹃啼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与思乡、离别的情感相联系,如《离骚》中提到的“朝饮木兰之芳香,夕饮江春之清流”,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1040年-1115年),字叔原,号简斋,宋代著名词人,擅长描写婉约细腻的情感,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之一。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富有情感,常常表现内心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
在宋代,士人多处于应酬和政治纷争之中,晏几道在这种环境下,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抒发个人的情感,表达对归乡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这首词正是他在某次出游时,感受到春天的美景与归家的渴望而作。
诗歌鉴赏:
晏几道的《鹧鸪天》以其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而著称。首句“十里楼台倚翠微”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描绘出一种典雅而静谧的场景。楼台的存在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表现,更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接着“百花深处杜鹃啼”,将春天的生机和情感结合,杜鹃的鸣叫在这里成了抒情的工具,传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
后半部分“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显现出一种温暖的情感,然而这种温暖又与流莺的自由翱翔形成对比,暗示着内心的压抑和对自由的渴望。“声声只道不如归”则是对归家情感的直接表达,声声细语中流露出浓浓的乡愁。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交织,展现出诗人对归乡的深沉思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晏几道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让读者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情感的波动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里楼台倚翠微:描绘了远景,表达楼台的高耸与周围山色的融洽。
- 百花深处杜鹃啼:细腻描写春天的景象,杜鹃的鸣叫引发思乡之情。
- 殷勤自与行人语: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强调亲切感。
- 不似流莺取次飞:流莺象征自由,而作者则感到一种被束缚的无奈。
- 惊梦觉,弄晴时:从梦中醒来,正值好天气,暗示一种希望。
- 声声只道不如归:反复强调对归家的渴望。
- 天涯岂是无归意:表达即使在远方,心中依然有归家的情感。
- 争奈归期未可期:归期渺茫,表达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楼台比作依偎的翠微,增强画面感。
- 拟人:杜鹃的啼叫被赋予了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声声只道不如归”,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家的渴望,尽管身处美好的自然景色中,内心却充满了无奈与惆怅。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的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楼台:象征高远、理想的生活。
- 杜鹃:象征思念与离别。
- 流莺: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 晴天:象征希望与美好的时光。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深层次地反映出诗人的情感与内心的渴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鸟是什么?
- A. 燕子
- B. 杜鹃
- C. 流莺
- D. 知了
-
填空题:诗中“十里楼台倚”中的“翠微”指的是。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 (对/错)
答案:
- C. 流莺
- 翠微;青翠的山峰或树木。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晏几道《鹧鸪天》 vs. 李清照《如梦令》:
- 主题相近,皆表达对归家的思念,李清照更多的是女性的柔情,而晏几道则更加强调行旅中的孤独感。
-
苏轼《水调歌头》:
- 同样涉及对时间与归属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旷达的心境,与晏几道的细腻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晏几道词集》
以上资料可供深入研究和阅读。